(来源:河北法制报)
本报讯 (王絮冬)“原来这些东西这么金贵,以后可得好好保护啊!”在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镇戏楼古建筑群旁,一名刚听完普法讲解的群众捧着文物保护法宣传册有感而发。8月13日,丰宁满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开展文化遗产司法保护专项活动,通过“内研外宣”双轨并行,有效筑牢文化遗产保护法治屏障。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如何实现‘无缝对接’?”“预防性保护机制怎样从‘纸上条文’落到‘实地生根’?”在丰宁法院联合检察院举办的“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理论与实践”专题座谈会上,一连串的核心发问,精准叩击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堵点与难点。此次会议,特意邀请了文物保护单位、文化执法部门代表及人大代表共同参与。与会人员围绕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预防性保护协作机制构建、打击文物犯罪等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形成共识,为提升涉文化遗产案件审判专业化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伙儿知道吗?破坏古建筑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在凤山镇关帝庙及戏楼古建筑群周边,丰宁法院干警设立的流动普法宣传点前人头攒动。干警们通过悬挂横幅、发放材料、现场答疑等形式,结合破坏古建筑、侵害非遗权益等典型案例,以案释法,耐心地向过往群众普及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有效引导群众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法治意识,切实提升了公众抵制破坏行为的行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