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抗战体现了捍卫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历史担当,彰显了公平和正义的道义力量,激发了人们对民主和自由的不懈追求。将四川人民在这场气壮山河的战争中的巨大付出和牺牲转化为全人类共享的和平记忆与正义叙事,有助于照亮全人类共同繁荣发展的未来之路
□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四川作为中国抗战大后方,在这场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历史大决战中,承载国家危亡之重、汇聚民族复兴之光,书写了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的绚丽篇章,生动诠释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为抗战胜利倾其所能的四川担当
抗战时期,四川成为支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的战略大后方,承担着战时全方位的战略保障任务。从兵源供给到军事基建,从工业合作到经济生产,从高等教育到精神支撑,为抗战倾其所能,展现了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保家卫国捍卫世界和平的英勇担当。
四川是抗战时期主要兵源和军事基地,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军事支持。在全面抗战时期中,四川提供的作战兵员占全国总兵量的五分之一,340多万将士以“无川不成军”的豪气慷慨赴国难,以毁家纾难的悲壮担当,树起了世人称道的“铁血之师”形象。四川还大规模修建抗战军事基地。为了给日军沉重的打击,配合盟军对日本本土进行战略大轰炸,1943年12月至1944年5月,四川省数十万民众在成都周边的新津、邛崃、广汉等地,修建了当时世界一流的重型轰炸机机场和战斗机机场。
四川是抗战时期工业合作与经济生产的重镇,为抗战胜利发挥了根据地作用。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了支持抗战,同时也防止工厂企业落入敌手,将工厂企业搬迁至内地继续生产刻不容缓,四川开了中国工业合作运动之先河。工业合作通过群众性生产运动制造各种工业产品,重建战时经济,挽救民族危亡。战时四川竭尽所能推进工业合作、发展生产与经济,在支援抗战,救济难民和失业工人,初步奠定区域经济与工业发展布局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川是抗战时期高校和文化遗产迁入的主要目的地,为保存高等教育资源和文化遗产发挥了大后方作用。抗战期间,迁入四川的高等院校共计48所,占战前中国108所高等学校的44%,让四川成为当时中国高等教育的集聚地,为存蓄中国教育资源、培养中华英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为了避开战争的灾难性破坏,中国人民在民族危急关头把故宫文物辗转移存四川等地,保存了中华文脉,创造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伟大壮举,也对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始终铭记关于和平发展的启迪和昭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弘扬正确历史观,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为世界和平和发展注入更多稳定性确定性。”抗战历史记忆体现了人类对和平发展、公理正义等普遍价值的追求,四川抗战印证了和平和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公平和正义是国际秩序不可撼动的道义基石,民主和自由是战胜法西斯的精神力量。
四川抗战体现了捍卫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历史担当。抗战时期,许多重要的军事指挥和会议都是在成渝昆“铁三角”举行。四川人民积极投身抗战,以血肉之躯筑起国际反法西斯阵线的西南屏障。他们在川西平原建起的军用机场,在向中国各地运送战略物资的同时,也为抗战后期盟军飞机对日本本土进行战略攻击提供了隐蔽的大型军事基地。抗战期间,四川工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特征的工业体系,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持和技术人才支撑。
四川抗战彰显了公平和正义的道义力量。抗战期间,全民抗战的壮阔图景在四川得到生动诠释。四川农民、工人、商人和知识分子纷纷捐款捐物支持抗战;川军将士更是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始终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为重,用生命诠释了捍卫正义的内涵。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其在四川的实践,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体现了公平正义的全民族抗战。国际友人也纷纷通过国际媒体宣传中国和四川的抗战精神,积极呼吁和捍卫世界和平,彰显了公平与正义的道义力量。
四川抗战激发了人们对民主和自由的不懈追求。抗战本身是中华民族面临外辱,争取民族独立的觉醒展现,是追求民主和自由的鲜活实践。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四川积极宣传民主思想,宣传党的抗日主张,领导四川人民推动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掀起群众性支援抗战的热潮。进步知识分子在四川积极传播民主和自由思想,受其影响,许多四川青年积极参加抗战,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贡献力量。
转化为全人类共享的和平记忆与正义叙事
从“川军血洒疆场”到抗战大后方的经济社会建设,英雄的巴蜀儿女为抗战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将四川人民在这场气壮山河的战争中的巨大付出和牺牲转化为全人类共享的和平记忆与正义叙事,有助于照亮全人类共同繁荣发展的未来之路。
记忆传承,打造面向世界的和平教育基地。四川不仅是历史记忆的保存者,更是全球和平教育的供给者。今天的四川,既有成都市建川博物馆聚落1000余万件藏品,也有李庄古镇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国营造学社旧址等。抗战精神不仅是四川人民的宝贵财富,更是全人类共同的历史记忆和精神遗产。要通过建立口述史实验室、沉浸式数字档案库等,让历史活起来,在激活四川人民的抗战精神的记忆中打造面向世界的和平教育基地。
价值传播,用四川抗战故事阐释全人类共同价值。四川的抗战史是一部微缩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教科书”。“无川不成军”的背后珍藏着巴蜀儿女胸怀大局、宁死不屈、不畏强暴、坚忍不拔的宝贵品质,值得世代讴歌、传承。这些宝贵品质和抗战史料需要不断挖掘、整理、研究,形成既能感染人,又能教育人、鼓舞人的生动故事,成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叙事载体。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尤须从四川抗战的慷慨壮歌中深刻理解和把握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丰富意蕴,保持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和胆魄,积极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把对抗战历史的纪念、对先烈的缅怀转化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执笔:邓颜蕙,成都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林伯海,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3VRC058)的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产业链+税务”服务更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