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海外侨胞在民族最高利益面前凝聚在一起,纷纷加入抗日救亡的行列,成为祖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强大后盾,为抗战最后胜利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在一旅菲华侨家族的侨批中,有两封涉及热血青年返国抗日和捐赠款项的内容,真实反映了海外侨胞在民族危亡之时的爱国情感。
家书原文
浅姊:
自握别以来,转瞬已逾数载,时深思念,遥想阿姊身体定然康健,能如小妹之所祝。
前日,環侄整装乘舟返国,但他此行不是回家省亲,乃是为国当兵服务而去。妹初闻此事亦曾竭力劝其勿往,无奈侄儿志已决,是我人力所不能挽回,他终而去。据云,侄儿此去并不即上前线打仗,须经在我国内地再受训练五个月,然后派往乡村各地当教练,组织民众都成武士,使全国人民都武装起来,一致反日,对日宣战。阿姊你也不必伤心,这是无所谓的,我们只有候待,只有预祝他成功。
我们在这里一切安好如常,勿介。家中一切诚望阿姊照料,妹甚然感激。顺轮便寄上国币大元,请即收纳。此祝安康!
妹树上
民廿八、四、十七
君哲亲爱的妻:
读你来书,知道你为慎重起见再行信调查确实才能把三百元取给三婶作家费。亲爱的,你如有便,当全数取给她,因我已经告诉她了。那三百元,我按要作一年的家费,因为在此抗敌时期,除起捐助战费外,生活是要力求简单,所以那数目并不大。
你要来宋等等手续可来坑东设法,因我有通知三婶托人代办手续,并护送你来厦(今天你母亲再电迫你)。
亲爱的,你不可犹豫不决,一切我自有把握,望你决意动身,不可迁延时间。否则,我们相会遥遥无期。
再者,放行证来坑东自有办法。一切应做的事,我前信已详述,此信不再谈了。附上二元,到收。祝你
快乐!
你的章嶙
九月廿四日
背景链接:
侨批俗称番批或华侨银信,是海外华侨与祖国乡亲的“跨国家书”。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侨批中,有不少涉及海内外中华儿女积极抗日、饱受战争苦难及如何应对恶劣的战争环境等的内容。
这两封为同一家族的侨批,均从菲律宾马尼拉寄至福建省晋江南门外十七八都檀林乡(一个自然村,今晋江市龙湖镇福林村)。从该户侨批的其他资料可知,“树妹”为许文修之妻,一家人在菲律宾马尼拉开“义隆木厂”,从所寄款项金额看,应该属于比较富裕的华侨家庭。“浅姊”居住在晋江,她的“環侄”在马尼拉随姑父许文修在工厂做事。这位热血青年于1939年在菲律宾华侨组织的号召下毅然回国参军,投身于抗日救国的队伍之中。
华侨是中华民族在海外的支系。他们大多数是为生活所迫而离开家乡的,在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社会环境下饱尝了异邦谋生的苦难,深感祖国的兴衰存亡与自己的命运休戚相关,这造就了他们强烈的民族感和爱国心。中国抗战全面爆发后,东南亚各国华侨普遍建立了抗日救亡组织。在各地救亡团体的组织和帮助下,许多青年华侨放弃自己的学业,辞掉工作,告别家中的亲人,离开了温暖的家庭,踊跃回国救亡,参加抗战。其中,仅广东籍华侨就有4万多人,而从东南亚回国服务抗战的南侨机工也达3000多名。
在菲律宾,“菲律宾华侨救国义勇队”(简称“义勇队”)就是侨胞回国参加抗日的重要团体。我们虽不能确定这位“環侄”是不是“义勇队”成员,但从家书所写“侄儿志已决”“他终而去”可知,“環侄”一定是回国参加抗日的青年华侨中的一员。
第二封侨批中的许君哲是许文修的堂亲,常住在娘家,与许文修家相邻,她的丈夫吴章嶙是石狮坑东人,在马尼拉经商。吴章嶙在致妻许君哲的侨批中说到他还要赡养他的三婶,一次性寄给300元,要作为一年的家费,同时强调“在此抗敌时期,除起捐助战费外,生活是要力求简单”。在祖国全面抗战,急需经济支援之时,海外侨胞将捐助战费作为第一保证,压减赡养费用,要求家人生活节俭。这充分体现了海外侨胞克己为国的崇高境界,表达了海外赤子的爱国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