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刘桂芳)由文化和旅游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联合主办,北京、天津、安徽等25个省(区、市)文化和旅游厅(局)协办的2025“新疆是个好地方”非遗援疆主题展示活动,8月15日在和田地区启动。作为此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田天津非遗馆在约特干故城开馆。
此次活动以“文化润疆 非遗添彩”为主题,汇聚全国25个省(区、市)的非遗精品,采用以“非遗+展演”“非遗+科技”“非遗+购物”“非遗+研学”等形式,展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成果,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讲好中国故事,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促进非遗成果人民共享。
展览展示内容主要由对口援疆省(区、市)及内蒙古、广西、新疆14地(州、市)等40余个展位组成,共有435个非遗代表性项目、383位传承人参与展示。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82项,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超100位。主会场设在和田约特干故城,同步设置和田地区博物馆、和田团城、墨玉老城等分会场。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我市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泥塑(天津泥人张)、大郑剪纸、北辰民间绘画、库绢制作技艺、传统手工冷法皂制作技艺、京韵大鼓、相声、快板书(李派)、评剧等赴和田参展。大郑剪纸和库绢制作技艺作为我市非遗技艺代表,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别捐赠大郑剪纸《赏牡丹》和库绢制作技艺《粉底手绘祥云腾龙纹赶珠设色库绢》两件作品。活动期间还将为当地百姓带来评剧、相声、京韵大鼓、快板书(李派)、板胡艺术等津味十足的演出。
和田天津非遗馆设置的“津门遗韵 和田流芳”主题展区,集中展示美术技艺类、曲艺表演类及饮食文化类12项天津非遗瑰宝,其中多项技艺是首次在新疆完整呈现。展馆一层的“文化融合区”,杨柳青与艾德莱斯丝绸创新结合的植物染色年画、泥人张创作的《万方乐奏有于阗》泥人群像、艾德莱斯丝绸风筝、十二木卡姆配乐相声体验等天津非遗技艺与新疆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融合,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生。二层的非遗产品展销区内,来自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杨柳青年画等特色产品与和田本地特产同台展示。展馆还特设“津和情缘”展区,通过珍贵的历史图片和实物,讲述从清代天津商帮捐资助饷,到新时代援疆工作,让参观者感受到天津和新疆这段跨越世纪的情谊。据悉,该馆将作为约特干故城的常设展馆长期开放,后续还将定期举办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交流、青少年研学等活动。该馆的落成彰显了天津援疆工作的丰硕成果,开创了“文化润疆”的新模式。
下一篇:拧紧汛期“安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