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 通讯员 淮组轩
本报记者 易梦涵
“组织上把‘考场’设在一线,晋升通道敞开,干得好不好清清楚楚,工作劲头自然就上来了!”长期在基层工作的淮安区文旅开发中心党组成员、六级职员孙兵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淮安区把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摆在重要位置,通过“选育管用”各环节发力,构建多元多维激励体系,以组织担当带动干部作为。
到一线考察干部
大到增设供电线路,小到盒饭供应,都主动协调解决,参与帮办总投资100亿元库比森轮胎(江苏)项目的漕运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范大庆贴心周到的服务,助力该项目生产比预期提前至少2个月。
成绩的背后,是淮安区委精准识别考察、培养使用干部的生动体现。改变以往“不提拔不考察、不调整不接触”的干部考察状态,淮安区聚焦经济发展前沿、关键岗位,采取专班跟进、蹲点调研等方式,到一线考察干部。
山阳街道作为全区工业经济主阵地,项目地块征收、安置分流等重点任务比较多。组织部门成立调研组,在督查检查、竣工验收等关键节点深入工作一线,从职责承担、工作完成及贡献度大小等分析研判,对干部开展客观综合评价。发现识别一批肯担当能干事的干部同时,也见证了35天完成450户房屋、10天完成320户房屋搬迁的“山阳样本”,为百亿级项目落地提供良好要素保障,2024年以来,先后对山阳街道班子成员提拔、进一步使用6人,晋升职级8人。
在干部考察的“广角”“景深”上下功夫,变办公桌前“听转播”为直插现场“看直播”。全区先后提拔、进一步使用在招商引资、项目帮办等重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135人,占比57.0%,晋升职级201人,新调整配备86名熟悉工业经济等专业型干部进入班子,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干部的担当“看得见、算得清”
“感谢组织的信任和关心。”钦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袁峰在晋升后说,“近些年我分管国土规划、征地拆迁等矛盾调处的工作,压力不小。这次组织的认可和鼓励,给了我莫大鼓舞。”
袁峰的晋升,是当地组织部门精准识别、激励不同类型干部的直接体现。组织部门通过设置共性、自选评价要素,综合考量干部所担职责轻重等情况,形成“一干部一指数”,为区委选人用人提供参考依据,先后为21名能担当、会担当的干部晋升职级。
以“担当指数”为标尺,构建“具体事对应具体人”考评体系,量准干部“分工、质效、口碑”三维实绩。该机制如同精准的“度量衡”,让干部的担当实绩“看得见、算得清”。
“以前评价干部,容易流于印象。现在不同,同是分管城建的副镇长,你在全区同类干部里排第几、承担的项目难度系数多少、完成时效如何,组织上一清二楚,形成了‘不担当就调整’的倒逼压力。”一位乡镇干部坦言。
“‘担当指数’评价机制有效推动了‘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在全区蔚然成风。”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甘钧表示。
打破“一次分配定终身”
“当初因专业限制没能选到合适岗位,难以发挥专长。感谢组织搭建平台让我转岗心仪领域,专业知识有了用武之地。”参加2025年度区级机关年轻干部“选岗交流”的区发改委年轻干部孙亚鸣说。
像孙亚鸣这样因岗位错配而埋没专业优势的并非个例。为破解人才资源配置矛盾,打破传统“一次分配定终身”的固化模式,淮安区统筹实施区级机关年轻干部“选岗交流”、镇街基层干部“设岗交流”、区镇两级“双向遴选”等计划,推动干部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流动,先后有32名干部到新单位“扬帆起航”。
既搭“成长阶梯”,也亮“职级标尺”。预留一定比例的职数设立“激励池”,用于专项晋升在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以及重要领域攻坚表现突出的干部。上半年全区共晋升公务员145人、晋升事业单位六级职员2名。
“近年来,淮安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这背后是全区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精气神的空前高涨与活力奔涌,印证了区委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摆在突出位置、精准施策的显著成效。”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闵敏说。
上一篇:金固集团坚守防汛排涝“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