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大雨,小区门前道路都会积水过膝,最深的地方能达到1米多。”大兴区罗奇营路周边居民向本报反映,由于位于周边地势最低的地方,罗奇营路下雨时路面水位快速上升,尽管有关部门进行了应急抽排,但仍经常采取断路和公交改道措施,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出行。2023年相关部门进行的道路积水改造工程效果有限。居民迫切希望将罗奇营路排水管连通市政管线,从而彻底解决问题。
8月12日雨中,罗奇营路积水一度没过膝盖。
一辆机动车因罗奇营路积水过深“趴窝”。
降雨50分钟后路面积水没过膝盖
刚进入“七下八上”主汛期,家住大兴区林校路街道罗奇营小区和联港嘉园的居民就纷纷反映,家门口的罗奇营路积水严重,给出行造成困难。
市民张先生是罗奇营小区的老住户,从2008年小区建成至今一直在此居住,积水的问题也始终困扰着他。每次下大雨,路面积水轻则没过脚踝,严重时会到大腿根。虽然工作人员不停抽排,但是抽排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积水的速度。
罗奇营路呈东西走向,东西两端分别连接着文新南街和芦求路。道路两侧分布着多个小区,还有北臧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兴37路公交车的终点场站。多位居民反映,每逢下大雨,罗奇营路就会因积水断路,行人、车辆无法正常进出小区和卫生服务中心,就连公交车也被迫改道。张先生说:“下雨时这一带只有罗奇营路积水严重。当周边的文新南街积水只有约10厘米深时,罗奇营路的积水就已经没过膝盖了。”
8月12日下午本市发布暴雨黄色预警,记者来到罗奇营路探访。16时50分左右,天空乌云密布,雨越下越急。只见在罗奇营路与芦求路路口,工作人员正在使用水泵抽排,但大量的雨水仍从周边地势较高的区域不断涌向罗奇营路,路面上积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现场工作人员说,这两条路的雨水管道并不连通,想要排水就只能使用水泵将罗奇营路的积水抽出来,再排入芦求路的排水管道中。
半小时后,17时20分,路面上的积水已没过脚踝。下班的市民顾不得鞋袜被打湿,冒着雨、蹚着水,匆匆向小区走去。一边走还要一边留意避开往来车辆溅起的一排排“浪花”。
17时40分左右,记者在罗奇营路与文新南街路口看到,两辆车身印有“林校应急”的车辆横在路中间,对罗奇营路进行了断路处理。一些由此通行的私家车不得不掉头,想要驶回终点站的兴37路公交车也被迫掉头。不远处还有一辆轿车已经在积水中“趴窝”无法动弹,驾驶员站在没过膝盖的积水中焦急地打着电话。
此前为了防止雨水井盖因水压过大被顶起冲走,罗奇营路的雨水井盖上都放置了锥桶,桶旁还摞着四层沙袋。随着降雨持续,锥桶和沙袋迅速被积水淹没,水面之上仅能看到锥桶的桶尖。随后记者向北来到文新南街北侧的旱沟,这条本来用于帮助罗奇营路排水的断头沟,此时已基本被雨水灌满,失去了继续承载雨水的能力。
20时左右,降雨慢慢减弱,在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抽排下,路面积水才逐渐退去,罗奇营路也终于恢复通行。
把水引入断头旱沟的改造效果有限
记者调查发现,为了应对罗奇营路汛期积水问题,属地及各相关部门在过去几年间采取过多种措施,2023年6月林校路街道启动了罗奇营路积水应急改造工程,对罗奇营路与文新南街的1500米地下雨水管道进行了全面清淤,并在文新南街地下雨水管最北侧新建了3座雨水井和1个雨水收集池。在雨水收集池旁,配建了临时设备房,配备3台水泵及2台柴油发电机,目的是快速收集雨水并排放到北侧旱沟。
8月12日降雨前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条旱沟有七八米宽、一米多深、一百多米长,呈东西走向,两侧被茂盛的植被覆盖。最西头有3根排水管与雨水井及收集池相连,但旱沟东头未与任何水域相连。
根据林校路街道在改造时的测算,这条旱沟能够承载约6000立方米积水,足以在短时间强降雨时化解燃眉之急。然而从居民拍摄的视频中可以看到,排水改造完成后,罗奇营路还是频繁出现降雨积水的情况。居民认为,在强降雨或持续降雨的情况下,仅凭一条断头旱沟,难以承载周边区域瞬间暴增的积水。
居民还认为,虽然每逢降雨属地都会开展抽排作业,但这样既费时费力,又不治本。居民认为,罗奇营路地势低洼且雨水管线未连通市政管线,是造成积水问题的主要原因。不针对这两个问题采取措施,积水问题难以根治。
罗奇营路东西两端分别连接着文新南街和芦求路,这两条路的路面都高于罗奇营路。记者注意到,罗奇营路通往芦求路的连接处有一个明显的斜坡。此外,罗奇营路两侧分布的小区及单位地势也明显高于路面。每逢降雨,雨水便汇聚到罗奇营路上。再加上这里未连通市政管线,一旦雨量较大或降水时间较长,旱沟储满水后,罗奇营路就成了“蓄水池”。
罗奇营路何时才能连通市政排水管
针对罗奇营路积水问题,记者联系了属地林校路街道。街道安全科工作人员说:“8月12日降雨期间,街道对道路进行了断路,一共派了1台抽水车和5台抽水泵,在规定时间内将积水抽干了。”工作人员解释称,罗奇营路的建成时间早于周边小区,原本地势就低,而在建设小区地下车库的过程中,小区的地势又被抬高了,这才使得罗奇营路如今成为周边地势最低的地方。目前该条道路的管理单位为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管委会,不过根据职责分工,目前该条道路的雨水抽排由林校路街道负责。
随后记者联系到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管委会。工作人员核实情况后回复记者称,管委会只是该条道路的养护单位,汛期会对雨水管线进行排查以确保其正常使用。作为养护单位,管委会只能对道路现状进行养护,并没有对道路管线进行改建或者改造的职责。
针对雨水管线何时能够连通市政管线的问题,记者又联系了负责城乡道路建设管理的大兴区城管委,工作人员称核实情况后会进行答复。不过截至发稿记者未收到任何回复。本报记者 陈圣禹 文并摄
报道反馈
方庄桥西和松榆东里南门
车站旁坑洼积水路面修好了
7月30日,本报以《站台周边坑坑洼洼积水飞溅》为题,报道了有些公交站台周边路面坑洼不平,一下雨就积水,车辆经过时溅起阵阵水花,影响候车。呼吁相关部门尽快修复坑洼路面,消除雨天安全隐患。报道刊发后,属地及相关部门迅速整改,对坑洼积水路面及时修复。
位于南三环东路南侧的方庄桥西公交站,此前旁边有大大小小5个坑,一下雨里面全都是积水,乘客只能远离候车区。问题见报后,丰台区城管委积极协调道路养护单位到现场核实,对坑洼积水路面进行修复。
为了将对附近居民出行的影响降到最低,施工人员于7月31日晚进场,当晚就修复完毕。8月17日,记者回访时发现,该公交站旁边的多处坑洼已被填补,隆起的路面也被修复齐平,彻底消除了路面高度差。相关部门还重新施划了周围的路面标线,方便市民候车。一位附近居民说,路面修复后,下雨天再也不用担心被车辆溅起的积水弄脏衣裤。
本报此前还报道了在松榆东里南门公交站台周围,沥青路面或凸起或凹陷,形成了多处坑洼。问题见报后,经属地潘家园街道核实,该公交站周围确实存在被车辆碾轧导致路面不平的情况。为此,街道联系朝阳区城管委并协调市道路养护中心对该路段进行了重新铺设,目前施工已完成。 本报记者 孙延安
上一篇:显微镜下的万亿风暴
下一篇:国自博文创店入驻天桥地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