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 刘 晨
各级领导干部的履职能力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有效培训是提升其能力的关键。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常常侧重于知识输入,与实践情景的紧密结合不足,导致学习效果向工作能力的转化不够理想。而行动学习法倡导通过实际行动来学习,整个过程不是脱离现实的演练,而是真正动手处理实际工作挑战,在此过程中,参与者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组织自身的能力也获得提升。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将行动学习法具体运用到干部教育培训的情境中,以期为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找到更为坚实的路径支撑。
行动学习法的理论基础
行动学习法(Action Learning),常简称“干中学”,其要求学习者直接参与真实的工作项目或解决实际存在的组织问题,如承担关键业务挑战、参与急难项目攻关等。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中,个体得以锻炼能力,特别是强化领导力,从而使组织能更好地应对变化环境。行动学习本质属于团队协作过程,一组人共同致力于解决现实问题,既求问题有效解决,也重个人成长与组织提升;行动学习坚信人人有潜力,但潜力需在“真正去做”的实际担当中方能被有效激发。且行动学习依赖特定框架来保证效能,其驱动力量是小组成员之间围绕行动与知识展开的持续性、建设性的相互质疑和基于实践的深度反思。
将行动学习引入干部教育,源于其高度契合干部所需的核心能力,即处理实际复杂治理难题、推动事业发展的现实操作能力,主要是将干部当前或即将面对的关键工作难题直接设定为学习任务与载体。在应用过程中需组建专门学习行动小组,成员可来自不同岗位背景,聚焦于选定的实际问题。小组在学习引导者协助下,严格遵循行动学习循环进行,运用已有知识系统分析问题,深入探讨成因与方案,鼓励关键性质疑;制定方案,在真实岗位环境中付诸行动;阶段性审视行动成效,共同反思经验教训与深层启示;最终优化方案,投入后续实践。如此,行动学习构建了干部教育培训与现实工作提升间的可靠通道,成为促进学用一致的关键载体。
行动学习法在干部教育中的学用转化机制
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学用转化,关键在于实现从学习内容到工作效能的实质性转变,使干部真正将所学所得运用于履行岗位职责、解决现实问题、推动事业发展的实践中。这种转化对于干部队伍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干部教育培训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建设一支符合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衡量培训效果的最终标尺,在于干部是否具备了更强政治能力、更高履职水平、更实工作作风,是否能有效担当起肩负的使命任务。而解决学用衔接、贯通的问题,是提升干部教育针对性有效性、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的核心任务。
行动学习法推动学用转化的核心路径在于,紧密结合履职要求,在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干部思想的深化与能力的淬炼。行动学习首先要求学习者具备改变既成思维习惯的意愿。其本质不追求短期效应,而是致力于推动干部在应对真实挑战过程中,检视并超越自身思维与行为的固有边界,达成新的、更加统一和有效的认知观念与行为模式。这种思想深处的触动与统一是促转化的重要前提,并将干部的履职能力培养,具象化为团队共同面对、亟须突破的现实难题。例如,提升治理效能、优化决策水平,整个学习过程直接服务于如何高质量地解决这些问题,确保学习的指向性与实用性高度统一。
行动学习法通过切实促进干部思想观念的深刻转变与实践能力提升,为解决教育培训中学用脱节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此方法在推动干部群体直面真实挑战、融合认知更新与行为优化的过程中,提升了学习成果向履职效能转化的实效,强化了干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基础。未来,需深化行动学习法,坚持政治引领与服务大局的统一,严格紧扣国家发展核心任务,瞄准实践中的关键难题开展学习设计,切实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需求。
(作者系中共江西省委党校讲师)
上一篇:中国美学通史中的观念史
下一篇:红研赋能,激活发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