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西海新闻见习记者 张昕岳 记者 吴予琴)8月15日,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以下简称“救护中心”)发布公告称,今年6月2日,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牧民群众救护了一只雄性雪豹幼崽。这是今年继雪豹幼崽“凌小蛰”之后,我省救护的第二只雪豹。
今年6月2日晚,果洛州久治县牧民在积雪中发现了一只处于昏迷状态的雄性雪豹幼崽,随后紧急上报,采取急救措施。
6月4日,救护中心工作人员在久治县成功接收这只雪豹幼崽,连夜对其开展救治。由于当地救护条件有限,救护中心工作人员将这只雪豹幼崽带回西宁,并为其取名“凌小芒”。
救护中心工作人员开展一系列检查后发现,“凌小芒”体长74厘米,尾长65厘米,体重仅11千克,远低于同龄雪豹正常水平。除此之外,它的面颊鼻部有2厘米长的化脓伤口。
检查后,救护中心工作人员制订并实施了综合治疗方案:通过保温、营养输注、电解质调节稳定其生命体征,并通过抗感染治疗控制炎症。同时,每日饲喂添加益生菌和猫科动物处方罐头的鲜肉。“救护后的第一个月,‘凌小芒’体重增加非常缓慢。”救护中心工作人员何顺福说,由于“凌小芒”在野外长时间未进食,在本该发育的阶段没有得到营养支持,因此消化能力较弱。
6月10日,“凌小芒”被转入救护中心隔离康复场,经过工作人员的精心照料,“凌小芒”很快恢复自主进食和行走能力。7月6日,“凌小芒”体重达到12.65千克,7月24日达到15.8千克。8月12日已增至17.2千克,较救护初期体重增加56.36%。但按同龄雪豹标准,“凌小芒”的体重仍然较轻,发育迟缓。
随着“凌小芒”活动量的增加,救护中心于8月12日将其转入雪豹馆。“‘凌小芒’的活动量增加是好现象,说明它身体渐渐恢复了。”何顺福说。
何顺福表示,今后一段时间,“凌小芒”将与“凌小蛰”轮流使用雪豹馆活动场,通过这个240平方米的空间,来帮助其恢复运动能力,并促进其发育到正常体型。
下一篇:莫让“有待”成“空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