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下井前,看到他心里就踏实。”每次下井前,矿工李鹏看到崔传安的身影,心里总会多一份底气。
崔传安是山东能源集团新疆能化硫磺沟煤矿的掘进工区班长。近两年来,从安全管理到技术创新,他带领班组迎战了一个个生产难题,被称为煤矿里的“安全掘进防护罩”。
作为班组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崔传安带领班组成员每周开展“安全警示课堂”,用真实事故案例剖析风险,并结合实际工作情景让队员“听得进、记得牢”。
在煤矿井下工作时,崔传安盯着不断掘进的机器,每当掘进循环完毕,他都会大喊“支护起来”,身后的班组成员便迅速找准位置,运用锚杆索防崩技术,通过“浅层锚杆+深层锚索+表面防护”的方式,结合动态监测,提升煤矿巷道的稳定性。
一次掘进过程中,遇到了煤矿顶板的破碎区域,只见头顶的岩层表面布满裂隙,局部还有掉下的渣子,危机面前,崔传安凭借多年工作经验和所学知识,快速反应,要求班组成员用背板接顶,根据现场情况不断调整整体支护角度,硬是从险情中抢出一条安全通道。
在崔传安带领下,“一人盯截割、九人保支护”的现场作业制度,让煤矿巷道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稳定状态,班组也创下了全年零事故的纪录。
2024年9月,矿上推出“达产双奖”机制——完成正规循环的班组不仅获得工资奖励,还能领取每日20元餐券补贴。然而,起初,这项奖励机制并未在职工中间激荡起涟漪。
在崔传安带动下,他所在的班组努力冲击“双奖”,1个月后工资待遇整体提高了一档。“现在大家都抢着干,掘进速度从每班2米跃升到了6米。”新疆能化硫磺沟煤矿员工张仰举着新到手的饭票说。
崔传安班组在煤矿形成的“灯塔效应”,也激发了其他班组的潜力。
硫磺沟煤矿地质条件特殊,煤矿井下掘进工作变化万千,为了提升安全防护,崔传安通过优化巷道层次和架棚背帮方式,将支护深度严格控制在1.5米以上,并大胆运用从外矿学来的卸压方法,将大孔径卸压改为爆破卸压,迎头施工效率提升了30%。
随着新生代矿工的加入,崔传安也将手中的“安全掘进防护罩”交到他们手中。林波初到掘进工区时还是个“愣头青”,崔传安从工具使用、安全意识培养入手全流程指导他。“崔班长是个面冷心热的好师傅,在他的帮助下,我已经是独当一面的支护工了。”林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