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韶辉
人到中年,客舟听雨的沧桑、雁叫西风的无奈,总在心头堆积起过多压力与焦虑。所以比起年轻时,我更贪恋文字带来的松弛感。穿着半旧的家居服,即便衣角还沾着生活的细碎污渍,也能惬意又安心地倚在沙发上,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
曾以为避开尘世喧嚣、躲进小楼成一统,或是从他人处寻得慰藉,便能逃离纷扰。可心若难静,便无从清净;意若难平,便难免藏怨。直到读罢李梦霁老师的散文集《允许一切发生》,合书的瞬间,那些盘桓已久的焦虑与压力竟悄然消散,一种前所未有的松弛感漫过心头。当我开始试着接受自己,接受以往的过失,接受偶尔的软弱,接受人生的憾事,反倒触碰到了内观自我的契机,获得了平静的力量。
这是一本能叩击当下时代情绪、引领情感流向的励志哲思之作。书中道破一个真相:真正的强大从不是对抗,而是允许一切发生。允许自己偶有的失控、崩溃与脆弱,允许自己花些时间调整、放空与松弛,允许一切如其所是,允许所有的事与愿违……
书页间坦陈着所有的脆弱、纠结与不完满。年少成名的轻狂与挫折,对爱情的摇摆与错付,与原生家庭的对峙与羁绊,职业生涯中的重创与重生……有偏执,有迷惘,却始终藏着向前的力量,像极了书页前的每一个你我。
读这本书,让我终于懂得:学会“允许”,放下心中执念,才能真正握住人生的松弛感。
首先要学会放过自己,接受不完美的本真。
读这本书,仿佛对着一面镜子自观,于文字间撞见当初那个软弱迷茫的自己,而后忽然洞彻。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这是事实。而松弛感,是源于对自我的探索、发现、接受与拥抱。
我们从小被教导“犯错是坏孩子的事”,要当乖孩子、要努力读书、要出人头地、要为家族争光、要成为孩子的榜样……永远活在他人的期待里,渐渐弄丢了真实的自己。我们一边哭泣一边奔跑,生怕被别人落在身后,却还被不断告诫“不能输给别人,更不能输给自己”。当在书中读到那个软弱、不完美,差点被生活压垮的影子时,忽然心疼起自己,眼泪不由自主地滑落。“江湖夜雨十年灯”,这些年我从未放过自己,更未曾真正接纳自己。正如木心先生所说:“我未曾放过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未曾放过我。”而当我终于决定放过自己,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允许自己失败、允许自己落泪时,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便涌了上来。静而后能安,最终抵达“我心安处即吾乡” 的境界。这种放过,让我的身心轻盈而愉悦,充满生长的力量。
放过之后,便不再苛责自己,不再让自己的内心堆砌过多压力。工作中,我不会再为一节失败的公开课长久自责焦虑,陷入无意义的精神内耗。我告诉自己,停止纠结,调整思绪,把精力放在当下的事上,不做不切实际的规划,不让自己负重前行。记得有一句话说:“让你停下的,从不是脚下的路,而是鞋子里的沙。”这沙,便是人生的执念与负重。
放过之后,不再苛责学生,不会因为他们课堂上的调皮、偶尔的犯错而怒发冲冠。我告诉自己,贪玩是他们的天性,犯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允许他们犯错的同时,耐心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才是更重要的事。
其次要学会拥抱自己,赞美自己。
傅首尔说过:“我会欣赏输掉的自己。”这句话像暗夜里的火焰,带着温暖而向上的光。我就是我,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烟火;我很重要,因此要无条件地爱自己。无论那是失败的我,还是成功的我,都是最本真的模样,都值得被温柔对待。每晚临睡前,我都会读一首轻快的小诗,给心灵一份愉悦的慰藉——“亲爱的,一定要安排一个最温柔的结尾,在暮晚时分/要把头发洗香再睡,要把花冲过凉再睡,要看一眼月亮再睡,要念一首诗再睡/要把一天美好的事情,重温一遍再睡/要在心里呼唤自己‘亲爱的’,听到温柔应答再睡。”每天早上,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一遍:“亲爱的,你很棒,你健康,你快乐,你自在……”
当开始赞美自己,生命里便生出了自信的根。眼睛开始有光,脸上扬起自信的微笑,渐渐学会包容身边的每一个人。懂得爱自己,才能学会爱他人。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此刻月色清朗,泼洒一地琉璃白,我的心像一朵莲花般不染尘埃。往事浓淡如墨,皆已成为过往;人生境界,恰如这一帘风月,宁静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