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韩忠楠
近期,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笑料百出的视频片段,在互联网上形成刷屏效应。视频中,有的人形机器人在赛道上步态偏差撞翻操控员,有的在足球场上积极防守却踢进乌龙球,还有的在跳高赛区因起步过猛将横杆撞飞……这些并不完美的“失利”表现,却成为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最亮眼的注脚。
这场汇聚了全球500余台人形机器人的盛会,跳出传统体育竞技必争胜负的框架,鼓励参赛团队以创新技术突破运动极限,以跨学科协作探索人机共生的无限可能。其以赛促研的逻辑,既通过多维度试验检验机器人能力边界,更给全行业铺就了从技术验证到场景落地的进阶路。
百米竞速不仅考验爆发力,更暴露步态算法在复杂地面的适应性短板;跨障跳远聚焦机械结构与平衡控制的协同,让关节灵活性与稳定性的矛盾浮出水面;多机足球赛将群体智能置于动态博弈中,检验机器人间实时通信与决策协同的实战能力。
这种问题导向的竞技逻辑,精准切中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痛点。当前的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处于从实验室向规模化应用跨越的关键期,硬件可靠性、算法鲁棒性、场景适配性等核心问题,唯有在真实动态的实战中才能充分暴露,而体育竞技正是绝佳的检验场。
此次运动会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一方面,运动会以竞技规则为驱动力,促使参赛团队加强技术研发,突破现有的技术瓶颈。另一方面,这场运动会吸引了大量观众现场观赛,人们因人形机器人的“翻车”开怀大笑。笑声中的包容与共情,也侧面表露出越来越多的人在积极拥抱新兴科技,而这也将为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提供优渥的市场土壤。
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虽已落幕,但它却通过一个个意外告诉我们:科技的价值,不在于它有多完美,而在于它能否与人类共同成长。人形机器人的漫漫成长之路,还需要人机更好地协同,方能从赛场走向更广阔的应用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