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回马枪来了 重庆今起三天最高39℃
创始人
2025-08-18 01:30:31
0
从空中俯瞰主城,“重庆蓝”美景令人陶醉。据新重庆-重庆日报

行人撑伞遮阳

凉快了一天,高温又杀“回马枪”。

17日12时30分,重庆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实况监测显示,17日白天,我市各地多云到晴,江北、九龙坡、南岸、渝中、大渡口、沙坪坝、北碚、潼南、璧山、江津、涪陵、丰都、忠县、云阳、奉节、巫溪、彭水、高新区、两江新区等19个区县最高气温超过37℃,最高达39.2℃(丰都)。

重庆市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我市多云到晴为主,午后和夜间局地有阵雨,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39℃。

重庆市气象台提醒:重庆将持续高温天气,公众请加强防暑降温意识,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谨防中暑或热射病,如果出现头晕、乏力、体温升高、心悸等中暑症状,需及时前往阴凉通风处休息,症状严重时立即就医。

全市天气预报

18日白天,大部地区多云到晴,气温20℃~39℃;中心城区晴间多云,气温28℃~39℃。

18日夜间到19日白天,大部地区多云到晴,午后和夜间局地有阵雨,气温21℃~39℃;中心城区晴间多云,气温29℃~39℃。

19日夜间到20日白天,大部地区多云到晴,午后和夜间局地有阵雨,气温21℃~39℃;中心城区多云到晴,气温29℃~39℃。

上游财经-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

新闻纵深

大江南北一起“蒸桑拿” 未来9天四川盆地仍处高温核心区

据中国天气网消息,新的一周,我国中东部天气将是雨-热-雨的格局,一北一南的华北、东北、西南、华南区域降雨频繁,中间的陕西关中、黄淮到江南大范围、长时间高温闷热天气过程将持续,高温核心区位于长江流域。

高温闷热天气持续影响

未来一周,副热带高压强于常年同期,将控制华北南部到江南、华南东部多地,脊线位置也可到达淮河沿线,堪比常年大暑时节。

在其控制之下,陕西关中、黄淮到江南大范围、长时间高温闷热天气过程将持续,最高气温普遍在35至37℃,高温核心区位于长江流域。

南方城市中,合肥、武汉、南京、上海、杭州、南昌、长沙、重庆高温不断,形成南方高温“联盟”。北方城市也有高温出现,像西安、郑州也会连续出现高温,济南下周也将加入高温方阵中。

这轮过程不仅气温高,而且湿度较大,大江南北将一起“蒸桑拿”。同时,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重庆、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多地夜间最低气温或达到26℃甚至28℃以上,暑热持续一整天。

常年立秋期间,江南城市出现高温属于正常情况,但对华北南部、黄淮一带来说,立秋期间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是比较少见的,大家要继续注意防暑降温。

眼下已进入三伏天的末伏阶段,这轮高温还要持续多久?预计未来9天,陕西关中、黄淮到江南仍将持续大范围、长时间高温天气,高温核心区位于长江流域,特别是四川盆地、浙江等地最高或达40℃以上。

华北东北等地多降雨过程

位于副热带高压外侧的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等地,未来一周仍多降雨和强对流天气,内蒙古、山西、河北、天津、山东、吉林、辽宁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雨或暴雨。

由于副热带高压边缘大气条件较为不稳定,加上高空槽移动快,北方多地降雨呈现明显分散的特点。像明后天,内蒙古河套地区、山西、京津冀等地有分散性的强降雨。

更为值得关注降雨的是青海,自7月15日以来青海已经历多轮降雨过程,全省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43%。未来一周,青海依然是多雨格局,较强降雨落区与前期有重合,需高度警惕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南海热带低压袭扰华南

在副热带高压的西侧和南侧的西南、华南地区,未来一周降雨将较为频繁。

目前,南海上有热带低压活动,预计该低压将于17日夜间至18日凌晨擦过或登陆海南岛西南部沿海(6~7级,12~15米/秒,热带低压),18日上午移入北部湾海面,强度逐渐减弱。

17日夜间至19日,受南海热带低压影响,华南将有较强降雨天气。其中,广东中南部、海南岛、广西中南部、云南南部将有大到暴雨,华南西部沿海局地大暴雨,大家需注意防范。据央视网

健康提醒

汗如雨下和几乎不出汗 闷热天气下哪种情况正常

热热热!三伏天就剩1天,但热还没停下。这两天,副热带高压强势回归,带来大范围持续高温闷热天气,户外堪比天然桑拿房。

闷热天气下,有的人稍微一动就汗如雨下,而有些人却几乎不出汗。这两种情况是否正常?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通常,成年人每天出汗量在500~1000毫升,夏季可达1500~2000毫升,约3~4瓶矿泉水的量。汗出过多或者不出汗都不正常。

危险的大汗情况

如果全身汗多不止,且伴有高热、烦渴等症状,说明疾病可能处于危重阶段。比如,出现胸闷明显合并大汗淋漓时,要警惕是不是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甚至可能要发生心衰或心肌梗死。

心梗出汗和中暑出汗

夏季是心梗和中暑的高发期,出汗的情况易混淆。

心梗发作:出汗部位集中在脖子、额头、手脚心,皮肤温度相对较低,即俗称的“冷汗直冒”。

中暑:出汗部位较多,以前胸、后背和额头为主,皮肤温度相对较高。

危险的无汗情况

总不出汗的人,由于皮肤代谢缓慢,一些废弃物难以排出。同时,不出汗也代表气血运行缓慢,会影响消化,还有可能出现心慌、心悸等。

高温不出汗,警惕热射病

此外,高温天不出汗要警惕热射病。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重症中暑。主要表现为体温明显增高、皮肤干热、无汗,甚至昏迷。

老年人通常对温度不敏感,高温天要更加警惕“室内中暑”,在通风不良、闷热的室内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高,氧气供应不足,易让老人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出现障碍,诱发中暑。

中暑后五大急救误区

误区一:掐人中能唤醒中暑者

有人中暑晕倒后,掐人中急救不仅无效,还会延误降温及其他处置措施,甚至造成气道阻塞。

误区二:灌冰水或冲冷水澡降温

中暑后血管会扩张,心血管此时处于脆弱状态。这时如果用冰水刺激,血管会骤然收缩,导致血压飙升,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误区三:多喝白开水补水

中暑后易脱水,将丢失大量的电解质,仅喝白开水会进一步稀释体内的电解质,让中暑的人越喝越虚弱,甚至还可能出现抽筋、肌肉痉挛的情况。

误区四:用酒精擦拭降温

酒精挥发快,看似降温快,但中暑时血管扩张,此时皮肤会快速吸收酒精。因此,用酒精擦拭皮肤易发生酒精中毒。

误区五:吃退烧药退热

中暑是因身体的散热功能出现问题,退烧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只对炎症发烧有用,对中暑完全无效,还将掩盖病情耽误救治。

正确处理方式

中暑的紧急处理需遵循脱离高温环境、快速降温、补充水分、及时就医四个关键步骤。若出现意识模糊、抽搐或体温持续高于40℃等严重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国家应急广播提醒,三伏天虽将结束,但多地焖蒸模式不下线,建议大家保持室内凉爽通风,高温闷热时段减少户外活动,外出穿轻薄透气衣物,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据国家应急广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聚焦 | 团结铸就胜利,中国男... 北京时间昨天(16日)晚上,2025国际篮联男篮亚洲杯半决赛,中国队以98比84击败新西兰,时隔10...
浙江晨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 证券代码:603685 证券简称:晨丰科技 公告编号:2025-058 债券代码:113628 债...
劳模工匠助企行 (来源:工人日报) 8月14日,在陕西宝鸡机床集团内,全国劳模、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钳工特...
“主播有话说”,让纠纷一“码”... (来源:工人日报) 在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智慧城辖区,集聚着众多直播行业的新就业群体。据智慧城劳动...
【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三点... (来源:工人日报) 本报讯(记者王晓颖 通讯员胡青松)天色渐暗,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文山街道仁...
【深化“产改”进行时】“五色产... (来源:工人日报) “爸妈,你们看,我也上榜了。”日前,在国网重庆市南供电公司办公大楼内,该公...
【追梦·一线职工风采录】这位劳... (来源:工人日报) 近日,中铁十七局雄忻高铁山西段5标段1018榀箱梁架设任务完成,进入无砟轨...
CCC认证规则升级,充电宝“持... (来源:工人日报) 本报讯(记者时斓娜 蒋菡)“没有CCC认证的充电宝不能带上飞机了!”6月底...
海南加快完善口岸管理服务体系 (来源:工人日报) 本报讯(记者赖书闻)记者近日从“海南自贸港政策解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
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 (来源:工人日报) 本报讯(记者康劲 通讯员曹雨婷)日前,甘肃省定西市漳县工业园区机械加工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