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志远)北京时间8月16日凌晨,随着巴西总统卢拉、副总统阿尔克明与中国驻巴西大使祝青桥等政要共同按下启动键,长城汽车巴西伊拉塞马波利斯工厂正式竣工投产。
这座由奔驰旧厂改造升级的现代化制造基地,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在拉美地区实现了从产品输出到生态落地的战略跨越——总占地120万平方米的工厂集焊接、涂装、总装完整工艺链于一体,初期年产能5万辆,首批本土组装的哈弗H6 GT、哈弗H9及2.4T长城炮等车型,即将驶入千千万万个拉美家庭。
作为长城汽车全球第三大全工艺整车制造中心,该基地可实现混合动力(HEV)、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与柴油动力车型的共线生产。与此同时,依托圣保罗成熟的汽车产业带和105家本地供应商网络,它将成为辐射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等市场的区域枢纽。
据了解,巴西是全球第八大汽车市场,但新能源渗透率不足10%,近年来成为中国车企瞄准的热门市场之一。中国的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汽车在当地非常受欢迎,中国车企在巴西新能源市场的份额占70%至80%。
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城汽车以其领先的技术、过硬的产品品质和精细化的服务,获得了巴西消费者的认可。长城汽车巴西工厂的竣工投产正是其深耕本地化战略的重要里程碑。自2021年进入巴西市场以来,长城汽车实现年销量2.9万辆,位列市场第14位。2025年上半年销量达1.57万辆,同比增长19.8%,增速超行业平均水平17%。
需要注意的是,长城汽车在巴西的发展正是其“生态出海”模式的生动实践。经过多年的深耕探索,长城汽车已完成从“产品出海”到“生态出海”的跃升。统计数据显示,长城汽车现拥有海外销售渠道超1400家,全球用户超1500万,海外累计销量超200万辆。在巴西,长城汽车不仅进行本地化生产,还深化本地产业链布局,打造本地科技化企业,聚焦电动化和智能化,致力于成为巴西市场新能源汽车领导品牌。
同时,长城汽车在巴西坚持全动力布局,以“油电协同”战略为核心,同步布局混动、纯电、氢能三大技术路线。针对巴西79.1%的灵活燃料需求,专项研发“乙醇插电混动系统”,并被纳入当地新能源技术标准草案,从“技术跟随者”跃升为“规则制定者”。
在品牌建设方面,长城汽车坚持“合作共赢”理念,反对“零利润卖车”等恶性竞争,维护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的集体形象。通过赞助社区足球赛、设立中文学习班、参与文化赛事等活动,从“外来投资者”转变为“社区一份子”,让品牌与当地文化形成情感共振。
记者注意到,不少巴西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自发分享哈弗H6混动版的续航优势、长城炮的耐用性,称赞“中国车比同价位德、日系车配置更高”。此外,长城汽车的交车仪式更注重仪式感与用户体验,售后服务网络快速响应用户需求,这些都让消费者感到“被重视”。
汽车行业分析师刘志超指出,长城汽车巴西工厂的投产,也为以长城汽车为代表的中国车企出海前景带来了新的展望。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中国车企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升。长城汽车以巴西工厂为基础,将辐射整个拉美地区,让“中国智造”在拉美市场持续发展。
“中国车企出海已从过去的产品输出向深度本土化转型,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到‘走上去’。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以长城汽车为代表的中国车企将在全球汽车市场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和绿色出行做出更大的贡献。”刘志超总结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