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怎样的峡谷,堪称地球的裂缝?就连明朝旅游大V徐霞客也来打卡。贵州深山里的一个小地方,为何能让康熙皇帝为它亲笔御书,刷足了存在感?世界第一高桥的纪录,为何在同一个地方刷新两次?今天带您来到贵州,走进安顺关岭,一起徒步古驿道,穿越大峡谷。
关岭古称关索岭,走在这条古道上,让人忍不住遥想当年。据说关索岭这一地名可追溯至三国时期,明朝《天下一统志》记载,关索岭地势险峻,因山顶有关索庙而得名。清朝《永宁州志》也提到,关羽之子关索随诸葛亮南征立下战功,后人在此建庙纪念他。民间有很多关于关索的传说,都已是过眼云烟,只有古驿道还实实在在地留在这里,古往今来,迎接着来来往往的过客。
“我是地地道道的屯堡人,凡化就是我的家乡。关索岭古驿道是我儿时常走的路。那时,道上的行头、乐器都已颇为陈旧。古驿道承载着英雄们保家卫国的故事,这是我童年最深刻的记忆。这份童年情怀,也是我后来痴迷于地戏研究的主要动力。我期望屯堡地区能走出大山、走向世界,让更多人通过它了解屯堡人坚守数百年的家国情怀。”民族音乐学博士陈忠松说。
关索岭一带地势险峻,不仅拥有众多奇特的自然景观,还因这条古驿道留存了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例如御书楼。据方志记载,这是康熙皇帝御题“滇黔锁钥”之处。
关岭自古以来就是滇黔通道上的重要关隘,明洪武二十五年,这里设立关索岭守御千户所。关索岭古驿道是滇黔古驿道中最险峻的部分。1638年,徐霞客曾沿着这条古驿道徒步翻越关索岭。
“过去,人们驮运最多的就是盐。因为贵州缺盐,其他省份获取盐相对容易,而贵州却困难重重。这条古驿道走起来崎岖坎坷,但在当年,它可是官、民、军、商通用的主干道。那时,马帮商旅在山间穿梭,热闹非凡。现在还能随处见到深深的马蹄印,这是过往驮货、交易时,长期踩踏形成的。”陈忠松说。
“滇黔驿道上重要的桥梁——老坝陵桥。明朝修建这条驿道时,便建造了这座桥。它是这条路上关键的枢纽,也是兵家必争之地。除了老桥还有新桥,是上海到昆明高速公路上的坝陵河大桥。”陈忠松说。
“我是从十六七岁的时候开始学地戏的,今年78岁,算起来有60年了。我们地戏演员戴面具的方式很特别,从两个嘴角看出去,头上不包毛巾,就直接戴上面具,其他地方则用毛巾盖住。我们表演时,手经常拿着兵器和扇子。就比如项羽威武霸气,是天下无敌的大将军,所以扮演这个角色,就得演出那份威武劲儿。项羽最经典的动作就是脚尖轻点,要稳,架势要足,眼神要紧盯前方。在战场上就得时刻盯着敌人,站得稳,才像项羽。”凡化村地戏表演者陈世泽说。
关岭的气候湿润,利于牧草生长,山上泉水众多,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非常适宜饲养黄牛。据《史记》记载,关岭花江牛市早在明朝崇祯年间就闻名全国。1986年,它被商业部命名为全国四大牛市之一。
花江大峡谷两岸繁花似锦,时常飘落江中,因而得名花江,它还有个别称叫“地球的裂缝”。花江大峡谷位于关岭县与兴仁、贞丰两县交界处,全长约80公里,两岸沿山,主峰海拔1850米,山高峡深,山水共舞,壮观无比。这里不仅是天生地就的自然天险,也曾是中原内地通往云南边陲的兵家重地。
“我是一名90后,家就在这里。2023年,我从交通工程专业毕业后,有幸加入了山区桥梁跨径世界第一的花江峡谷大桥建设,如今担任质检员。桥梁道路关乎生命安全,我深感责任重大。从最初对项目充满好奇与憧憬,到如今看着即将竣工的大桥,内心满是自豪。”贵州桥梁集团花江峡谷特大桥质检测员刘飞凤说。
在关岭境内的北盘江和坝陵河上,一座座世界级的高桥一线贯东西,天堑变为通途,让关岭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桥梁博物馆。一代又一代的屯堡人一直都在参与这里的开发和建设。
贵州是咽喉要道,到达西南边境,通往广阔世界必经此地。贵州又是山的世界,人们不得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曾经,群山的阻隔屏障,让许多的文化现象在贵州得以生成或者是延续。如今,坚韧勤奋的贵州人让山高峡深的贵州大地连接成片,又通达四方。
“滇黔锁钥关索岭”,正是贵州自然禀赋的全息缩影和文化气质的典型代表。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在青山绿水之间,繁花永远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