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面对漫长的改造路,我对不起你、对不起孩子,满心悔恨……,我一定要好好改造,盼着早日回家。”罪犯李某哽咽着向妻子倾诉,泪水浸湿眼眶。妻子默默倾听,泪水在眼中打转。这是发生在上海市新收犯监狱亲情规劝现场的一幕,无声的场景里,亲情正化作改造的力量。
8月15日,新收犯监狱以“法润新生 引航归途”为主题举办开放日活动。执法监督员、法律顾问、新闻媒体记者、罪犯近亲属共30余人应邀参加,其中有律师、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人士。此次开放日共设有参观监管区域、罪犯亲情规劝、执法情况通报、执法情况座谈、意见征询等五个环节,是监狱主动拥抱社会监督的一次实践,通过“开放窗口”搭建起监狱与社会沟通的桥梁,既增进了外界对监狱工作的理解与信任,又进一步推动监狱工作向社会化、法治化、文明化进阶,持续增强监狱执法公信力和社会认可度。
活动中,监狱组织参观了罪犯监舍、炊场、卫生中心、会见室、新收体检中心、评估矫治中心等处,并观看了罪犯“励新”龙鼓队、“新生”合唱团表演以及罪犯习艺作品展。其中,龙鼓队与合唱团的表演深深打动着现场参观人员,《羊角花开》里藏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新生的向往;而《中国龙》的鼓声更是铿锵有力,每一次敲击都似在叩击心灵、重塑信念。这些歌声与鼓声,不再是简单的艺术呈现,而是罪犯在民警教育引导下重寻精神坐标的生动写照,让人深切感受到改造工作对心灵的唤醒之力。
展厅内的习艺作品同样吸人眼球:笔力沉稳的书法作品透着静心修心的沉淀,色彩明快的油画绘出对生活的热爱,“面人赵”捏制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茭白叶编织的器物精巧实用,中国纸艺的细腻与金山农民画的质朴交织,这些作品让人看到罪犯在“非遗”文化浸润中习得技能、涵养心性的蜕变,这背后折射的是民警用心用情教育改造罪犯的成效。这种以文化人、以技育人的模式,不仅让罪犯在创作与表演中重拾价值感,更印证了教育改造对重塑人格、引导新生的深刻作用,为罪犯回归社会注入了底气与希望。
参观结束后,教学楼一楼正在开展罪犯亲属亲情规劝活动,而在教学楼的三楼,监狱正在就刑罚执行、教育改造、生活卫生等方面向社会各界人士通报监狱执法管理情况,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回答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体现了主动接受监督的底气和监狱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据悉,新收犯监狱作为罪犯入监改造的源头,承担着全市需要入监服刑的成年男性罪犯的集中收押、入监教育和分流遣送任务。近年来,监狱聚焦新收功能,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锚定“建成全国最好的新收犯监狱”这一目标,一体推进平安、法治、文明数治、文化监狱建设,着力打造展示监狱形象的“第一窗口”、科学认识罪犯的“第一门诊”、教育改造罪犯的“第一课堂”,不断提升新收工作质效,努力把大墙内的人改造好,让大墙外的人生活好,彰显服务社会大局的价值追求。
原标题:《新收犯监狱举办“法润新生 引航归途”主题开放日活动》
栏目编辑:顾莹颖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曹博文 实习生 张瑾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