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维科网光伏)
近日,棒杰股份(002634.SZ)发布公告,宣布完成第六届董事会换届选举及高级管理人员调整。公告显示,曹远刚当选公司新任董事长,贺琦出任副董事长,夏金强被聘任为公司总经理。
这场高层地震源于公司控制权的变更。7月21日,公司原股东陶建伟等人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上海启烁出让股份完成过户,棒杰股份控股股东变更为上海启烁,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黄荣耀。
随着新控股方的入主,公司原董事陈剑嵩、陶士青、杨军等5人已于7月21日集体辞任。这场高层换血标志着棒杰股份正式告别创始人时代,进入新的发展篇章。
董事会全面改组,金融背景高管掌舵
8月11日,棒杰股份召开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补选曹远刚、夏金强、贺琦等五人为非独立董事。新董事会由九名成员组成,包括五位新董事及郑维、沈文忠等四位留任董事。
同日召开的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曹远刚担任董事长,这位1973年出生的金融老将历任中国银河证券投资部总监、诚志股份副总裁等职。
贺琦获任副董事长,他拥有银行和投资管理经验,曾任兴业银行上海市中支行行长助理。同时,董事会聘任夏金强为总经理,这位90后高管曾在多家信托公司担任高级职位。
公司还调整了四大专门委员会组成。战略委员会由曹远刚、沈文忠、夏金强组成;审计委员会由章贵桥、孙建辉、贺琦等组成。新管理层团队呈现出明显的金融投资背景特征,光伏产业经验相对弱化。
从服装到光伏的转型豪赌
棒杰股份的前身是浙江棒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8月,2011年12月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总部位于浙江省义乌市,原主营业务为无缝服装设计、生产和销售,是该领域的领军企业。
2022年11月,棒杰股份宣布重大战略转型。公司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棒杰新能源,正式布局光伏产业,形成“无缝服装+光伏”双主业格局。
转型决策源于对光伏产业前景的看好。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达230GW,同比增长35.3%。公司认为光伏电池作为产业链核心环节,将保持较高盈利能力。
2022年12月,公司迈出实质性步伐,与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投资协议,投资26亿元建设年产10GW高效TOPCon光伏电池片项目。该项目于2023年9月实现首片下线并逐步投产。
2024年3月,公司再次加码,宣布在江山投资80亿元建设年产8GW N型高效电池片及16GW大尺寸光伏硅片切片项目。该项目占地995亩,预计创造就业岗位近3500个。
产能扩张背后的业绩困局
大手笔的投资并未带来预期的业绩增长,反而使公司陷入持续亏损的泥潭。
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由盈转亏,净亏损达8843.10万元,而2022年同期还盈利7287.22万元。
亏损在2024年进一步扩大。2024年全年亏损高达6.723亿元,超过了过去7-10年(除2023年外)净利润总和。
进入2025年,亏损仍在持续。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营收仅1.23亿元,同比下降67.80%;净利润亏损4862.73万元,同比下降71.35%。公司解释称,受光伏板块子公司债务压力及停产影响,光伏业务持续亏损。
公司财务状况持续恶化。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骤降至-6.38亿元,同比减少7.49亿元。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货币资金仅2.55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81.69%;有息负债达11.56亿元,资产负债率高企。
子公司3.9亿元股权被冻结
8月14日,棒杰股份发布公告,披露了其下属两家子公司股权被司法冻结的详情。
据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民事裁定书》显示,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苏州棒杰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各自100%的股权,因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行与扬州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及公司之间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案号:(2025)苏05民初498号)被冻结。
该案涉及的财产保全金额高达39,030万元。若公司未能与冻结方达成和解或清偿债务,被冻结的股权中对应39,030万元的部分或将面临司法拍卖的风险。
新管理层面临两大难题
面对持续亏损,新任管理层面临两大难题:如何处置陷入困境的光伏资产以及如何稳定传统服装业务。
棒杰股份在公告中坦承:受公司光伏板块子公司债务压力及停产影响,公司光伏板块子公司报告期内处于亏损状态,短时间内难以扭亏。若后续相关情况仍然无法得到改善,公司光伏板块子公司经营业绩将进一步恶化。
传统无缝服装业务虽相对稳定,但已难以支撑整个集团。2023年,无缝服装收入5.18亿元,同比下降12.04%,占营收比重降至67.90%;而光伏产品收入2.29亿元,占比30.06%。
更棘手的是,光伏子公司负债高企,现金流压力巨大。2025年一季度,公司货币资金与流动负债比率仅为22.18%,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与流动负债比率为-22.63%。财务费用同比激增146.17%,债务压力持续加大。
而今,在光伏子公司停产、债务压顶的困境下,摆在曹远刚面前的路并不平坦。扭亏重任与新战略方向的双重挑战,考验着这位新任董事长的智慧与决断。而资本市场的耐心,正如棒杰股份的现金流一样,正在快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