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ETF炼金师)
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中,供给反内卷与外需驱动成为新兴投资线索的关键。中国在多个行业因出口管制或配额的实施,推动了出口利润的显著增长,尤其是稀土、钴、磷肥和制冷剂等领域。通过对这些行业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控制供给确实能够有效提升全球市场的稳定利润。然而,这种可行性依赖于生产国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和议价能力。
2024年至今,稀土、钴、磷肥和制冷剂等周期性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主要归因于政策对出口的管控。例如,刚果(金)在今年年初实施了钴的出口禁令,以控制库存并提升市场价格,随后LME钴的价格在几个月内上涨超过40%。同样,磷肥行业则通过调整出口配额模式,使得国内企业在稳定国内农资价格的同时,从出口中实现利润最大化。
此外,铝材和铜材在去年底取消出口退税后,这些行业也成功将成本压力转嫁至国际市场。这表明,当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足够份额时,成本的上升能够有效被外部市场消化,反映出市场的转变与适应性。这一过程不仅导致了部分小微企业在经营上的挑战,也加速了落后产能的出清,提升了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随着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全球占比超过30%,产业结构的升级虽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整体利润率却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历史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中国非金融企业的资本回报率显著下滑,反映出行业竞争的激烈与利润空间的压缩。尽管如此,反内卷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推进为未来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政策支持和方向。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战略资源与新兴产业的出口配额管理将更注重技术、能耗和环保指标,企业需要通过提升研发和生产效率来获取更多的海外市场利润。在此背景下,短期内行业配置应继续聚焦于创新药、资源、通信、军工和游戏等五大核心领域。
最新数据显示,市场的增量流动性持续向好,特别是融资买入额在总成交额中的占比已达到近三年来的高位,表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正在增强。短期内,继续关注稀土、钴、磷肥等领域的投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较高份额且具备持续定价能力的行业。
未来三年,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与市场环境的变化,整体行业将逐步减少对价格的竞争,转而关注价值与利润的提升。这一过程将推动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制造业利润占比逐渐上升,形成良性的产业生态。
综上所述,供给反内卷和需求外出利润的结合,将为投资者提供新的中长期布局机会,特别是在稀缺资源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投资者应适时调整投资策略,抓住这一关键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