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值风云
佳宝与京东的供应链理念不谋而合。
作者 | 小鑫
编辑 | 小白
8月14日,京东发布半年报,二季度营收3567亿元,同比增长22.4%,增速创近三年新高。次日,京东正式宣布收购香港佳宝超市,已经传了一个多月的消息终于落地。
为什么是这个节点,又为什么是香港的佳宝?联系到近年港人北上购物,内地电商纷纷进入香港的新闻来看,这背后的趋势不容小觑,甚至可以说香港的零售业正面临大变局。
香港零售业亟需供应链“活水”注入
香港的几大连锁商超中,百佳和惠康两大连锁超市集团大概占据近7成市场份额。根据市场调查机构EuroMonitor的估计,2020年百佳系在香港市占率37.4%,惠康系31.4%,排名第三的华润万家市占率仅1.1%,永旺市占率0.7%。
这背后,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供应链和租金。
香港零售市场规模很大,但在香港制造业衰落之后,大量商品需要从内地和外国进口,日用杂货和生鲜更是高度依赖内地,这自然而然容易导致供应商的垄断。
再加上香港的高昂地租,使得商超零售只能拼价格,服务和体验什么的就不用多想了,而服务态度问题又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尤其是游客们的购物体验和消费意愿。
因此,香港零售业实现突破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亟需引入先进的供应链革新。这并非是要挤压现有商家,而是旨在通过优化供应链,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整个行业创造更公平、更健康的竞争环境,促进香港零售业实现多元化、可持续的发展。
为什么是佳宝?
佳宝成立于1991年,在香港有90家分店、超千名员工,主营冻品、粮油及果蔬,以“价廉物美”为宗旨,是香港知名的连锁商超之一。
佳宝的创始人林晓毅,来自广东潮州。1980年,林晓毅来到香港,据他自己回忆来港时是“穷到裤穿窿”。1991年,林晓毅投资3万元与朋友合伙开设冻肉铺,1997年拆伙后在筲箕湾开设首间佳宝,并且以薄利多销的理念,最终成功杀出一条血路。
在佳宝超市的经营上,林晓毅有自己的“直采”逻辑,即跳过代理商,直接找厂家拿货,再由自己挑货,自建物流,从而实现低成本、高周转。据报道,为了拿到低价,林晓毅在本世纪初就频繁飞去上海、新加坡、泰国等地参加美食展,亲自拉货源。他还直言,如果只靠香港本地代理商,价格根本压不下来,生意也做不大。据悉,佳宝约八成的商品为源头直采。
这种理念与京东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一直以来,产地直采、源头直发等也是京东有代表性的商业模式。
京东核心业务都是围绕供应链展开,其拥有的“产地直采+源头直发+高效物流+全渠道销售”供应链能力是传统零售难以企及的。相当于砍掉了中间商赚差价这一环节,压缩了商品在流通中的费用,从而能够让商品“又好又便宜”。
目前已有数十款京东供应链商品入驻佳宝超市,比如“阳光玫瑰”,通过产地包园直采、冷链整车直发,短时间就可从四川抵港。
今年年底,佳宝预计引入近百款京东自有品牌商品和生鲜商品,覆盖水果、蔬菜、肉禽蛋和海鲜水产等。京东也将源头直供、直采下节省的成本,直接让利消费者,让自有品牌价格极具竞争力。
京东的供应链优势“升级”香港零售业
毫不夸张的说,零售行业基本是供应链定胜负。京东核心业务都是围绕供应链展开,而其打造的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矩阵和运作体系,恰恰也是当下香港零售业所需要的。
在多年缓慢发展和人才流失之后,香港零售行业当前干部年龄层多数为70后,大部分人对数字化转型的决心不够坚定且较为守旧,难以破局推动创新,传统零售商店成功转型的案例更是凤毛麟角。
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数据,2025年香港零售业网上销售额占比仅为8.5%。与内地相比,还处于一个相对初级的阶段。
(来源:香港政府统计处)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