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
转自:沈阳日报
□孙连宇
当政务服务的灯光亮在夜市的人流里,城市便多了一份别样的温暖。沈阳法库县近日将政务大厅“搬”进吉祥广场,打造“政务服务夜市”,公安、人社、医保等部门联合“出摊”。无独有偶,苏家屯区也借力夜市,推出“夜市招聘会”。
从热闹的“夜经济”到贴心的“夜服务”,沈阳此举绝非简单地为夜市贴上政务标签,而是一场深刻的理念变革:变“人找服务”为“服务找人”。“群众下班、服务上线”,这句朴素承诺背后,是服务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办事流程的再造重塑。职能部门主动走进人群最密集、市民最放松的场所,让“政府多走路”,换来“群众少跑腿”,正是城市治理精细化的生动体现。
更深层看,“政务夜市”的价值更在于搭建了政民互动的新桥梁。广场上设立的民意直通“心愿墙”,现场工作人员的即时答疑解惑,都将市民诉求直接纳入治理优化的视野。“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从抽象原则变为具象行动。服务不再是单向供给,而是双向奔赴的互动。
沈阳的探索,是以服务创新为驱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民生福祉的系统性实践。政务窗口融入夜市烟火,其辐射效应远超事件本身:它擦亮了城市亲商便民的“金名片”,更在市民的便捷体验与参与感中,厚植了城市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公共服务的创新,其要义不在于宏大叙事,而在于精准回应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痛点,于细微处见真章。
服务提升永无止境。城市的活力,既升腾于夜市的烟火,也持续燃烧于主动为民解忧的服务热忱之中。期待更多政务服务走出“围墙”、融入“街巷”,更多治理者勇于“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唯有如此,方能让市民在城市的寻常烟火里,真切触摸到触手可及的便利,感受到发自肺腑的暖意——这,正是一座城市最动人的魅力与最坚实的竞争力。
上一篇:音乐节上的“隐形护航者”
下一篇:共同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