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辅导员)
转自:中国辅导员
亲爱的辅导员,大家还记得“中国辅导员”发起的“晒晒我的红色笔记”征集活动吗?本期,“中国辅导员”公众号为大家带我们征集到的辅导员的作品。我们期待更多的少先队辅导员与少先队工作者投稿,分享自己在这个暑假与抗战题材展览、抗战故事的邂逅。
暑假里,江苏省无锡五爱小学的少先队中队辅导员邓晓芸走进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参观“刀木纪程——上海与新兴木刻的抗战叙事(1931-1949)”展览。展览的第二部分“战时激流——新兴木刻的抗战实践(1937-1945)”展示了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当时的木刻版画艺术家用手中刻刀创作的一幅幅严肃画作。这位辅导员在参观中看到了什么,又挖掘出了怎样的思政教育点?
让我们一起跟随她拍摄的照片和笔下的文字一探究竟——
木刻艺术中的抗战精神
走进“刀木纪程——上海与新兴木刻的抗战叙事(1931-1949)”展场馆,一幅幅木刻版画映入眼帘,画幅不大,但震撼力极强。
作为一名参观者,我能感受到,眼前这些作品上的每一刀印刻,都倾注着创作者的愤怒与呐喊。黑白木刻线条简洁有力,定格着当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凄凉景象。画作在诉说抗战时期中国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时,那些描绘着挥舞手中武器、奋勇向前的抗日战士与民众的画面内容也展现着那个年代中国人民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与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木刻青年们以刻刀为枪,利用易于传播普及的版画作品进行抗日宣传,鼓舞了抗日战士与民众。展览中有一张1938年张明曹在浙江省温州市中心五马街创作的抗日主题壁画图片,图片的名字叫《起来!把日本鬼子赶出去》。
画面中,抗日战士们冲在前面,手中拿着枪,后面跟着手持长柄铁榔头的男人们和拿着大刀、菜刀的女人与孩子们。他们一起冲向日本侵略者,侵略者吓得举起双手投降。画面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非凡气势令人动容。
我随即想到,把这张壁画拍摄下来给队员们看一看,他们一定也会感受到那个年代中国人民的伟大抗战精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思政素材。
一幅壁画还不够,一组版画故事可能会更吸引人。旁边一组关于一位温州铁匠命运的木刻连环画吸引了我的目光。这组连环画一共有二十幅画面,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温州铁匠的家被飞机炸成瓦砾,他在逃离死城的途中不幸遇到了敌人,财物被抢走,妻子被强奸,自己也被拉去做苦力,身体疲劳时不仅没有休息,还要被敌人鞭挞。铁匠想死,但是夜晚窗外的微光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
终于,一次深夜趁人不注意,他成功逃离,参加了抗日游击队。他认真训练,成为一名抗日斗士。一次偶然机会,他捉住了一个汉奸,并得到了敌人的相关情报,在情报的帮助下,他痛击了日本侵略者。故事的结局振奋人心。
故事中铁匠是万千劳苦大众中的一个缩影。中国人民需要和平,人民会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沉重的历史需要队员们了解,一幅壁画能够激发他们探寻历史真相,一个故事能够触动他们产生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