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去年以来,山东省滨州市创新打造“123”为企服务品牌,锚定“高效办成企业关键事、揪心事”这一核心目标,依托线上“惠企通”、线下“成就企业家梦想”两大平台双轮驱动,帮助企业系统集成服务“一揽子事”、机制创新化解“一类问题”、流程再造政策“一键快享”,把“关键事”办成“一件事”,显著提升企业获得感、满意度。
平台赋能,解决企业“一揽子事”
搭建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突出系统集成理念,搭建“惠企通”平台,整合发改、工信、科技等涉企部门数据,建立覆盖18万户企业的“数据库”,集成金融服务、法律咨询、科技文献等28个涉企服务事项,实现涉企服务“一网通办”“一站直达”。
系统集成,畅通资源“快车道”。将“惠企通”平台集成至“爱山东”APP,与政务服务网、部门网站和县(市、区)门户网站同建设、同部署,用户信息同源、服务事项同步,打通PC端、移动端,实现多点登陆、一键跳转,打造为企服务“总端口”,让涉企服务“指尖办、网上办、舒心办”,获评山东省数字政府“十佳应用”。
助企圆梦,企业诉求“闭环办”。开通“成就企业家梦想”专区,坚持梦想无论大小、不论长短、一视同仁的原则,全面征集企业生产经营、要素保障、市场开拓等事关企业发展的“心头事”“关键事”,建立“直报-查询-转办-评价”标准化流程,实行即时响应、专人专办,为企业提供“365天×24小时”不打烊服务。
精准惠企,政策红利“一键快享”
精准画像,推动政策“主动找人”。以全市企业“数据库”为基础,借助DeepSeek大模型,深度挖掘多源数据,“一企一档”建立18万个企业画像。按照“合理性、快捷性、规范性”原则,制定政策文件统一拆解标准,颗粒化拆分4类140项政策要素,通过“AI赋能”将政策文件和企业画像进行双向匹配,实现PC端、手机端弹窗提醒和企业用户短信“双推送”“双提醒”,推动政策服务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多维解读,推动政策“应知尽知”。打造“实时化、精准化、立体化”政策解读场景,政策发布同步配置服务指南,以视频、图例等形式生动展示申报条件、办理流程、审核标准等要素,让企业“一看就懂、一点就办”。今年以来,常态化开展重大惠企政策线上直播培训20期、政策解读培训29期,观看人数达59万人次,编制政策电子书24本,让政策解读可视、可读、可感、可用。
流程再造,推动政策“直达快享”。贯彻“高效办成一件事”理念,最大限度“减时间、减流程、减环节”,取消法定外公示事项,建立“政策申报、审核决定、指标下达、拨付确认、兑付反馈”全流程帮扶机制。全力推进“惠企通”平台适配性改造,快速实现与省“鲁惠通”政策兑现平台和财政预算一体化系统互联互通,财政部门变事前审查为事后监管,对符合条件的政策通过数据比对、信用承诺等方式,实现资金直达企业,无感兑现。
益企同心,系统解决“一类问题”
建立常态化政企交流机制。高规格开展“政企同心·亲清茶事”活动,选取最具代表性、企业最关注的堵点、痛点问题,市领导以“一杯清茶”为媒,问需于企、问计于企,对于企业诉求首问负责,一抓到底,实行“收集—交办—督办—反馈”全流程闭环办理机制,目前已累计组织活动93期,精准收集企业家诉求459个,高效解决急难问题400余个。
强化要素保障精准化供给。组建412名市、县平台专员队伍,为企业送政策、解实困,问诉求、听建议,让企业“动动手”“零跑腿”“享服务”“传诉求”,建立土地、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等要素供需对接专区,先后协助892家企业新增授信、发放贷款合计98.8亿元,181家企业落实土地指标1.5万亩,371家企业引进高学历、高技能等人才4788人,733家企业争取国家、省级等资质荣誉849项,1226家企业获得各级奖补资金9.1亿元。
推动“一类问题”制度化办理。对企业诉求进行分类处置、精准剖析,深挖制约企业发展共性问题根源,打破“一个问题”反复办、“一个会议”反复开等低效服务弊病,推动实现企业共性诉求系统解决、个性诉求快速解决、潜在需求超前解决,今年累计开展银企对接、科技创新、人才招引等专题活动13场,在全国首创工程建设项目“十证联发”,针对性出台企业信息变更、信用修复等9部涉企“一件事”地方标准,推动“一个问题”解决转化为“一类问题”解决路径。(李吉双)
编辑:罗浩
上一篇:周期股的大反转与两大潜力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