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瞭望东方周刊
本文刊载于《瞭望东方周刊》(2025年第16期,总第939期),原题为《县域治理,东山有“翼”》。
文丨《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静 编辑顾佳贇
智慧城市建设的新目标对各城市进一步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提出了新要求,其中就包括以无人机巡检、低空数据监测等手段实现治理场景的立体化覆盖与动态响应。
2025年2月,部署在东山的“圣·宝莲灯”7月11日,一场大暴雨刚停,“云小圣”(圣·宝莲灯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就启动了针对福建漳州市东山县的高陡边坡、城区易涝点位以及国省道路面的安全巡查,当天累计巡检30架次,发现路面破损坑洼事件5起,事件报告即时生成并上报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完成处置后,无人机再次巡查并进行效果评估,由此形成了“事前预警-事中指挥-事后评估”的处置闭环。
“今年汛期以来,东山县交通运输局联动无人机航拍管养道路,通过‘空中之眼’实现日常检查立体化、隐患排查便捷化,动态掌握公路灾害隐患情况,险情被第一时间发现、处置。”东山县交通运输局养护股负责人施林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东山县位于福建南部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海域面积约1845.72平方千米。每年7至9月,是福建台风活动高峰期,防台风成为东山县夏季安全的重中之重。为防范2025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的影响,东山空中巡管跨部门一体化数字治理指挥中心积极响应,对码头、港口等易受台风影响的重点地段展开全自主无人机巡检。
2024年11月,东山县空地一体化城市治理项目启动。无人机起降平台等基础设施在两个月内建设完成,从硬件到软件,空地一体化城市治理项目实现全县243.4平方千米全覆盖,形成了网格化部署。
如今,低空之“翼”已经深入到东山县域治理的方方面面:海事处巡查海面船舶漏油,城管和执法局查处占道经营,生态环境局巡检海漂垃圾,文体旅局应用于文保单位安全巡查,应急局巡检烟花爆竹燃放,自然资源局用于治理乌礁湾海域养殖场违法抢建……
空中“网格员”
7月14日至15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了城市工作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即是其一,对各城市进一步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提出了新要求,其中就包括以无人机巡检、低空数据监测等手段实现治理场景的立体化覆盖与动态响应。
2025年清明节前期,为保障群众祭扫安全,东山县应急管理局利用空地一体化治理平台对全县7个墓区进行全天候巡检。清明节当天累计执行航线50条、共125架次的飞行任务。
“无人机看到火情后,我们就能迅速联系地面人员赶赴现场灭火,将险情遏制在萌芽阶段。特别是在夜间,我们担心白天烧过的地方夜间可能复燃,就让无人机用红外摄像头测温,精准识别火点。”东山县自然资源局生态绿化股副股长佘河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东山县森林覆盖率22%左右,林地面积约9万亩。传统巡护模式是人员分组骑电动车巡逻。佘河东与同事一共19个人负责东山林区的巡护工作。空地一体化城市治理平台搭建后,无人机在常态巡检中一旦发现火情隐患,佘河东的手机就能接到报警定位。在消防员赶赴现场的同时,无人机在现场悬停并实时观测火情演变。
除了应急救援,无人机还能给植物“看病”。比如,无人机可以巡检查看松树是否感染了松材线虫病,如果已经感染,松林就会枯萎变成红色。“生态巡检中,如果无人机查看到红树林里有垃圾,我们就会让相关单位及时清理,因为垃圾会严重影响候鸟生活安全。”佘河东说。
东山县是近些年热门的滨海旅游目的地。本刊记者在马銮湾海滨浴场看到,除了救生员采取远观、远眺的方式随时查看岸边险情,安全巡查无人机也时常从空中飞过。
“救生员晚上要下班,无人机工作24小时不停,还能飞到人看不到的区域。夜里有不少游客喜欢在海边散步,有些游客还会违规跑到礁石上或者直接下海,很容易发生溺水危险,无人机就会通过后台喊话的方式劝导游客远离危险区域。”金海岸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运营部负责人林敏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东山县发改局副局长杜迎香称:“空地一体化城市治理平台建成初期,县发改局向各部门征求诉求,一开始报上来的内容都比较笼统,但经过几次高效率高精度的火情处置,各部门受到很大触动,如今他们提的诉求越来越细。”
通过聚焦应急、安防、农业、巡检、物流、文旅等核心场景,低空技术显著提升了县域的响应能力、管理效率、服务水平和经济发展活力。
海上“安全员”
东山县空中巡管跨部门一体化数字治理指挥中心暨东山县四维时空数字孪生大数据中心项目,是全国首个融合数字中国战略与低空经济的县域全覆盖数字治理系统。
2025年2月,工作人员通过四维智慧全息操作系统进行东山县城市治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北京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始人朱胜利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这个治理平台深度融合工业无人机、智能感知、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依托云圣智能“圣·宝莲灯”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的网格化部署,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的城市管理监测网络。
东山县三面环海,传统的海港巡查面临人力不足、巡查周期长等实际压力。
比如,陈城镇澳角渔港船管站共有11名工作人员,24小时轮岗值班,主要负责海上船舶点验、海上安全巡查、渔港船舶安全监管。同时,该部门还要协助公安、海关等部门开展反走私偷渡等海岸线巡查工作。
引入无人机巡查方式后,无人机可以在码头巡查离岸垃圾、海面漏油情况以及养殖场私自搭建等违法违规行为。陈城镇澳角渔港船管站负责人陈志伟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无人机的引入丰富了执法监管,无人机相对于执法艇更灵活机动,不受潮汐、海岸地形、海港通道的影响,能更细致入微地做好辖区海域的巡查工作。
“比如非法电炸鱼行为,接到群众举报后,我们快速出动,但执法艇有时不能及时跟踪到违规船舶与人员,无人机抵达现场的速度比开船过去快5倍,接到任务后可第一时间飞抵现场采集人脸信息并与大数据对比,公安海警部门就可以锁定涉事人员,固定证据。”陈志伟说,“无人机巡检可以让船管员有更多时间去研判辖区海域与海上船舶的日常动态,还对海上违法犯罪行为形成远程低空监视和震慑,保护了船管员的巡查执法安全。”
在海域巡查方面,由于春夏季湿度较大,海面经常出现大雾,影响安全作业。有渔民表示,仅凭AIS避碰系统和简单的雾灯,以往出海作业就像摸着石头过河。如今,无人机可以搭载喊话器进行低空飞行提醒,让渔民们感觉更安心。
应用场景拓展
农村生活垃圾整治是县域人居环境治理的重点之一。东山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家园办负责人林雄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农村生活垃圾时常有惯性思维,即便每天分小组、分片区巡逻,但因路线比较固定,还是会出现巡逻死角。再如,一些新楼盘交付时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可能被运到一些无人管理的空地堆放,这些死角靠‘人巡’很难发现。无人机可以快速识别垃圾堆,覆盖范围广且不受地形限制。可以说,无人机‘技巡’有力推动了东山县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
白埕村在陈城镇辖区内属于规模较大的村子。陈城镇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林跃顺介绍,综合执法大队的职责主要是管控、查处“两违”(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行为。
5月的一天,林跃顺的手机接到无人机发来的推送,发现有村民正在抢建养殖场。林跃顺立刻安排片区负责人前去核查,经核实,该养殖场确实占用了生态林。执法大队随即组织人员依法对养殖场进行了处置。
漳州环境集团东山海上环卫项目部负责人王晓琳和林跃顺有同样的感受。王晓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漳州环境集团负责东山海边的海漂垃圾巡查和处理。对海岸线重点点位,现在平均一个点位每周实现2到3次垃圾清理。
“无人机速度快、覆盖面广,可以精准定位海漂垃圾位置和体量,让清理工作更有效。过去在滨海地区,游客有时会看到白色泡沫箱等垃圾浮在海面,体验很不好。现在在东山,我们对海漂垃圾的清理又快又准,居民游客的体验也越来越好。”王晓琳说。
东山双面海空地一体化城市治理系统如今已深度融入东山的环保、住建、安监、市政、交通等多个领域。东山关帝庙无人机四维实景模型已成为全国首个登记认证的四维实景模型。该模型对东山关帝庙的细微变化精准记录,为其精细化管理、预防性维护及文化传承提供全方位、高精度数据支持,推动了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
“定期检查古建筑耗费大量人力,特别是在梅雨季和台风天,古建筑保护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如今有了无人机构建的四维模型,我们只需通过对比同一位置不同时间的视图,就能清晰了解古建筑的变化情况。”东山县文体旅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为支持低空经济发展,东山县出台了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补贴政策。其中,对在东山县举办航空运动比赛、展览及飞行表演、体验活动等,获市级以上审批或批复的,按照实际发生费用的30%给予补助,单场补助不超过50万元,申报单位年度合计最高可获100万元补助。
“我们想从应用端出发,把东山做成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试验场。通过将东山现有的培训中心改造成无人机实训基地,满足基本配套,拓展展示空间,发挥干净空域优势,通过提高测试效率吸引更多无人机企业入驻低空产业园,从而带动低空经济的生产制造环节。”杜迎香说。据了解,2025年底东山县计划引入并建立低空领域培训基地;2026年底力争将东山县打造成为全省低空经济试点县……
向着目标一步步努力,东山县正在逐步构建更加完整的低空经济产业体系,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低空经济县域发展模式。
(作者系《瞭望东方周刊》低空经济工作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