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8月6日电 (华伯乐 丁刘彬)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郑蒲港新区推行区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聚焦民众急难愁盼问题,累计办理民生实事617件,其中新区层级294件、姥桥镇194件、白桥镇129件。
精准选题:从“群众点单”到“项目清单”
新区坚持“问题导向”,将“书记领办项目”与学习教育结合,通过访企入村、12345热线、包保走访、网格员上报等渠道收集民众建议,建立“群众点单书记领办”机制,形成“一个项目、一名书记、一抓到底”的责任链条。
针对民众反映的姥桥镇乔家山公墓祭祀出行难、导航找不到地点、高峰期拥堵等问题,2025年4月,姥桥镇党委书记将提升该公墓殡葬服务列为领办项目:投资相关资金对公墓进出口道路进行硬化(全程近千米);安排工作人员上传公墓名称、坐标、开放时间等信息至导航平台,缓解交通拥堵。同时,构建殡葬服务“全流程透明化”管理体系,在墓区门口设置公示专栏,公开墓型价格、管理费用等信息,推行一站式办理,简化骨灰盒存放手续,惠及2万余人。
联动破题: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
在姥桥镇新蒲社区镇淮花园三期小区,社区书记韩光彩主持召开“红盟圆桌会”。“解决问题就是要快,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每个月我们都召集小区党组织、物业、业委会、居民代表等多方,召开一个‘红盟圆桌会议’,把百姓的诉求解决好。”韩光彩说。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姥桥镇新蒲社区针对事务繁杂、权责不清等问题,领办“四级联动,多元共治”项目。结合新区领导干部“进小区、听民意、办实事、解民忧”活动,坚持“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要事不出乡镇、难事不出新区”工作理念,推动“零距离”工程和“全科社工”有机融合。选拔2名“全科社工”,设置“综合受理”窗口,实现“一窗式”办理多项业务,已接待居民203人次,受理并办结事项198件。同时,实行社区事务“四级联动”,通过“收--分--办--反--评”五大环节,由“全科社工”对事项分级研判后交办,实现居民诉求“一键反馈、分渠道处理、全流程跟踪”。
目前,新蒲社区86名小区党员带动1万余名居民参与自治,已组织“红盟圆桌会”98场,协商解决小区治理问题153个,网格走访1275人次,办结居民事项282件,调解矛盾140起,信访量持续下降,实现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治”、从“事后处置”到“源头预防”的转变。
长效答题:从“点上开花”到“面上结果”
为确保项目可持续、能复制,郑蒲港新区按月调度项目进展,对滞后项目“黄牌提醒”,总结推广好经验,推动“点上开花”到“面上结果”。
白桥镇白桥街社区“白渡千莲”莲子种植基地是书记领办项目的典型案例。2025年4月,白桥镇党委书记携手企业投资,建设500亩种植基地及1700平方米烘干厂房。目前,基地每亩产优质莲子400公斤,年产值预计突破300万元,纯收益约60万元;采摘周期(7月中旬至11月下旬)可带动周边居民务工500人次,增收12万元。
此外,新区针对村级产业发展瓶颈,推动“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特色”,通过擂台比武、座谈研讨、外出考察等方式搭建交流平台,培育了大许村菊花、官塘村生态水果、红光村高值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