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发帖,雨后在杭州不少地方捡到大量鸡枞菌。
网友“阿雅”:2025年,杭州鸡枞大年。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根本捡不完,只要有体力24小时都有,捡了100多斤了,比上班还累……
网友“柚子大柚子”:在杭州采了菌菇不敢吃,请云南的朋友鉴定一下。后续:感谢大家帮助鉴别,是鸡枞,吃了,健在。
云南姑娘今年已采200斤
记者联系上网友阿雅,阿雅是90后,云南曲靖人。云南的菌菇备受当地人喜爱。阿雅说自己从小长在大山里,在大人带领下和小伙伴爬山捡菌菇,少说也有20多年。
阿雅说她在杭州不少地方发现过鸡枞菌,今年6月以来采了差不多200斤,一部分送朋友,甚至打包快递寄回云南,一部分同城零售,剩下的自己吃。最简单的烹饪,就是洗净和辣椒一起爆炒15分钟,和鸡一起煲汤,鲜掉眉毛。
阿雅说她将新鲜的鸡枞菌送给杭州的邻居,被原封不动退回,“鸡枞在杭州地位似乎不是很高。这事不太可能发生在云南。鸡枞菌不便宜,刚上市能卖上千块一斤,大量上市后,也要卖到百来块”。
阿雅在网上也看到不少误食野蘑菇中毒的新闻,“这主要还是大家对蘑菇认识不清”。
不过阿雅也建议,不确定的蘑菇宁愿错过不吃。“杭州一些绿化带里,有一种毒蘑菇‘大青褶伞’,很容易混淆误食,采食菌菇一定要有专业的人带领,不要轻易尝试。”
吃菌季来临
这份急诊科医生的“保命指南”必须收藏
雨季一到,鸡枞、松茸、牛肝菌等野生菌纷纷蹦进菜市场。但别急着下锅,先来看看这份昆明市延安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郝丽为大家带来的“野生菌食用安全指南”。
云南被誉为“野生菌王国”,拥有至少2753种野生菌资源,其中可食用的有900余种,有毒的多达200余种,占全国毒菌种类的一半以上。郝丽介绍,致命鹅膏、亚稀褶红菇(火炭菌)等毒蘑菇外形往往与普通食用菌极为相似。而日常生活中大家常说“戴帽子、系腰带、穿鞋”的菌不能吃,指的是有菌盖、菌环和菌托的特征,多见于鹅膏属毒菌,但此方法并不绝对可靠,部分剧毒菌不具备这些特征,不能仅凭经验判断。
郝丽介绍,野生菌中毒的典型症状多数表现为胃肠型症状,如腹痛、呕吐、腹泻;部分如见手青中毒会引起幻觉、幻听、烦躁、被害妄想等神经精神症状。如果中毒后就医前的处理建议是若进食后6小时内,可在家用手指刺激舌根催吐,必要时可喝水后再催吐;若无法吐出,也不应强行催吐,需要尽快就医。
“我们遇到的很多中毒的典型症状更多的是胃肠型和神经精神型,中毒的风险在于胃肠型中毒可能引发脱水、低血糖性休克;神经精神型可能病人会出现被害妄想、狂躁或是甚至精神失常的一些行为,从而导致出现自伤或攻击行为。”郝丽说,就医时建议携带剩余的野生菌样本,有助于医生快速识别毒菌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提高救治成功率。
郝丽提醒,不要采摘、购买和进食自己不认识的野生菌,避免误食剧毒野生菌;在烹饪过程中不能吃冷的或生的野生菌,一定要煮熟之后再进食;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医,不可以拖延,以防错过宝贵的治疗时间。
来源: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掌上春城记者:杨梦奇
实习生:陈俊羽
编辑:苏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