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ETF万亿指数)
市场恐慌之际,聪明资金正悄然布局港股科技板块。
上周恒指下跌4.5%,港股科技指数回调1.18%,市场情绪因政策乐观预期退潮与美元反弹而降温。
数据来源:Go-Goal但资金流向揭示另一番景象,南向资金单周净流入590亿港元,创4月中旬以来新高,抄底意图明显。尽管8月4日出现单日大幅净卖出,但这被市场解读为护盘资金短期获利了结,而非趋势逆转。
中期逻辑未改,流动性宽松仍是主基调
市场短期回调未动摇港股中期配置逻辑。全球流动性宽松趋势未变,两大关键因素支撑这一判断:
美元压力正在积聚。超预期放缓的美国就业数据,比如7月新增非农就业仅7.3万人,远低于预期的10.4万人,叠加特朗普对美联储独立性的干扰,美元指数面临显著下行压力。
财政与货币“双宽松”格局延续。面对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政策(多数于8月7日生效),多国采取宽财政对冲,持续提振广义流动性。即使美联储推迟降息,也恰恰证明美国经济韧性,反而降低衰退风险,对风险资产构成支撑。
估值优势凸显,科技板块站在价值洼地
横向对比港股各板块,科技股估值优势显著。当下港股通科技指数市盈率(TTM)27.59倍,估值处于近5年22.92%分位,远低于银行、高息板块。科技与医药板块长期修复空间明确,当前正是低位布局窗口。
纵向看,港股对A股仍处估值合理区间,性价比突出。随着8月中下旬港股半年报密集披露,板块分化中将涌现结构性机会。
1)新能源车与半导体:业绩预期分歧大,隐含更高弹性空间;
2)消费电子:景气改善确定性较强,业绩预期更趋一致;
三重驱动叠加,科技重估行情蓄势待发
科技板块正迎来政策、资金与产业趋势的共振:
南向资金加速配置港股科技。近5日南向资金大举加仓港股科技ETF的成分股,比亚迪股份(153.9亿)、小米(29.66亿)、理想汽车(28.17亿)、阿里(26.29亿)等龙头,显示机构对科技赛道信心。
近5日南向资金增持前十
数据来源:Go-GoalAI产业变革加速。国产大模型技术突破频出,中美科技贸易边际缓和,推动AI应用落地提速。港股科技龙头在算法、算力领域占据先机,有望重拾相对优势。
生物科技协同崛起。欧美药企与内地生科公司合作深化,行业受益“出海国际化”逻辑,与科技板块形成双轮驱动。
港股科技ETF(513020)配置价值凸显
港股科技ETF(513020)跟踪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931573),覆盖港股通范围内不超过50家优质科技企业,聚焦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等创新领域。
该指数成分股成长属性鲜明,对流动性敏感度高,在反弹行情中具备更强爆发力。投资者可借道该ETF一键布局港股科技龙头,无股票账户投资者可关注其联接基金(A类015739,C类015740)。
随着美元指数从100关口回落,压制港股的外部压力逐步缓解。叠加南向资金上周590亿港元的近4个月最大单周净流入,聪明资金已开始抢筹港股科技板块。
科技重估与AI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借道港股科技ETF(513020)布局,投资者正站在新一轮结构性行情的起点。
注:本文数据来源:Go-Goal,ETF查一查、上海证券报、市场公开资料、仅做研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