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机构之家)
8月4日,太平洋证券(601099.SH)发布一则公告,披露其在一起历时多年的诉讼案件中取得关键性进展。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两份民事裁定书,撤销了原一审与二审法院驳回起诉的决定,指令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纠纷案重新审理。
图片系太平洋证券诉讼进展公告部分截图一桩漫长的诉讼
该纠纷可追溯至2016年。当年,太平洋证券与江苏隆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江苏隆明”)及达孜县恒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下称“达孜恒盛”)分别开展了两笔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质押标的为双方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上海佳铭房产有限公司(下称“上海佳铭”)为上述交易提供连带责任担保。
然而,风险潜伏在看似完美的交易结构之中。随着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特别是2018年股市的大幅调整,质押股票价值出现显著下跌,融资方的还款压力骤然增加。江苏隆明与达孜恒盛相继出现违约,原本设计精密的风险控制机制开始面临严峻考验。
面对违约现实,2019年1月,太平洋证券向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寻求追偿融资本金及相应违约责任。2019年7月至10月期间,云南高院先后主持达成调解协议,约定江苏隆明、达孜恒盛分期偿还欠款。这种"握手言和"的解决方式,在当时确实为各方提供了一个相对体面的退出通道。太平洋证券也基于对调解协议的信任,主动申请撤诉。
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远未达到预期,江苏隆明和达孜恒盛未能按照约定按期还款。面对调解协议履行不力的现实,太平洋证券选择调整策略。2020年,公司转而起诉保证人上海佳铭房产,要求其依照保证合同承担代偿责任,涉及金额高达约4亿元本金及相关利息。
然而,针对担保方的诉讼也并非一帆风顺。2022年6月,太平洋证券进一步将江苏隆明、达孜恒盛的实际控制人杨军、上海佳铭房产及关联自然人一并起诉,主张侵权责任。
尽管昆明中院予以立案并查封了部分财产,但一审、二审法院均驳回了起诉。2023年10月太平洋证券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2025年5月法院决定提审本案。此次最高法作出的民事裁定书撤销了原一审、二审裁定,指令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本案进行审理,才使得事件迎来新的转机。
图片系公司公告相关内容
尽管诉讼过程漫长曲折,但太平洋证券在这起案件中的债权回收情况并不算太坏。根据公司公告,江苏隆明与达孜恒盛两案已有部分债务清偿,公司也对剩余风险敞口计提了充分的减值准备。
股票质押业务的风险爆发固然与市场波动密切相关,但太平洋证券并非仅在这一领域“失足”。该公司还先后卷入金鸿控股债券违约、康得新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等风险案件。可以说,过去几年太平洋证券在多个资产类别上出现风控边界松弛的现象,反映出其在投研支撑、风控制度设计及执行层面存在缺陷。
财务冲击与修复之路
这些风险事件最终在财务报表上得到体现。从2018年至2022年,太平洋证券的业绩经历了颇为剧烈的波动。
2018年,太平洋证券遭遇自上市以来最严重的业绩滑坡,录得净利润-13.22亿元,同比暴跌1237%,成为当年唯一出现净利润为负的上市券商。导致这一巨额亏损的核心因素,是股票质押相关资产的大规模减值。根据Wind数据显示,当年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高达9.38亿元,主要源于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大幅增加。
2019年,太平洋证券实现了戏剧性的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达到4.63亿元。这一方面得益于前期减值准备的部分转回,另一方面也受益于当年市场环境的改善。然而好景不长,2020年公司再次亏损7.61亿元,这与当年计提信用减值和投资损失有关。
经历了2018-2022年的财务低谷期后,太平洋证券开启了业绩修复进程。2023年,公司成功实现净利润2.51亿元,告别了前期亏损状态。2024年延续盈利态势,净利润达到2.20亿元,虽较前年略有回落,但整体仍保持在盈利区间,展现出企稳回升的发展轨迹。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表现迎来显著突破。根据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5亿至13.5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54%至98%。公司方面表示,在政策引导下主动捕捉市场机会,通过实施精细化成本管理,推动经纪业务和证券投资业务收入双双提升,带动整体业绩实现跨越式增长。这一业绩修复成果既得益于资本市场环境的整体向好,也反映了公司在业务结构优化和经营策略调整方面的积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