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州日报)
转自:湖州日报
记者 吴拯 摄影报道
上月末的一个清晨,长兴县泗安镇长潮岕村村民胡学健扛着锄头,沿着磨盘岭青石垒砌的台阶,来到竹林深处新四军无名女战士墓前。胡学健和父亲当年一样,砍去新长的野草,擦拭墓碑上的污渍,默哀祭奠,告慰英灵。
“从我记事起,父亲每年都会带我来这里扫墓。”今年已经64岁的胡学健对记者说。去年3月,胡学健100岁的父亲胡阿新去世,祭扫新四军无名女战士墓的责任落在胡学健及后辈身上。
1941年,地处深山的长潮岕村,成了抗战后方根据地。为救治负伤战士和患病群众,村里成立卫生院,就设在少年胡阿新家中。“当时不少新四军伤员在我家治病养伤,父亲赶着骡子为新四军运送药品。”胡学健说,1944年冬天,一名新四军女战士因抢救无效在他家去世。当时紧急撤离的战友只留下一句话,委托他父亲胡阿新予以安葬。胡阿新毫不犹豫答应后将女战士葬在磨盘岭的胡家墓地。
此后,胡家父子接力为无名女战士扫墓,一句承诺坚守了八十余年。这名女战士到底是谁?是否还能找到她的亲人?确认女战士的身份,成了胡家人重要的心事。这些年,胡学健和当地政府屡次向新四军老兵以及村民打听,遗憾的是,她的姓名、身份、事迹仍无从考证。
2021年5月11日,在长兴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检察院和泗安镇人民政府等多方支持下,为无名女战士墓地竖起了一座新墓碑。“碑立好时,父亲很激动,马上上山看望。”胡学健说。
2022年,长兴一所高中的美术老师,根据胡阿新口述,画了一幅女战士的肖像画,胡阿新看后激动地说:“像!真像!”近日,胡学健儿子胡凯得知潮新闻联合浙江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发起“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用AI助力英烈回家”行动,便积极参与,希望能通过新兴技术找到无名女战士的亲人。
“最近,我们又找到了一些关于女战士身份的线索,正在核实消息的真实性,希望早日找到她的亲人,魂归故里。”胡学健充满期盼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