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智能助推高校课堂深层变革
创始人
2025-08-05 04:06:13
0

  作者:吴新星(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副教授)

  当前,人工智能已从教学辅助工具演化为影响教育生态、教学组织与知识生成的深层力量。长期依靠统一教案、整齐节奏展开教学,教学内容被预设为一个封闭的体系,学生的差异难以被深度回应的高校课堂,正在被人工智能的介入打破,课堂不再是知识灌输的管道,而是师生与技术共同参与的内容重构系统。在智能系统辅助下,学生的学习形态正发生转向。过去以整齐节奏和统一路径为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正在让位于多样化任务驱动下的“生成式学习”。教学角色也由“主导讲授”向“人机协同”演进,教师正在从“知识讲述者”转变为“认知引导者”“任务设计者”与“价值探讨者”,学生亦由“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与AI共构知识、与教师共同生成任务的协作者。从“我教你学”到“我们共建”,从“讲台独白”到“人机协同”,课堂不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人—机—学”三方协同参与的动态共同体。可以说,人工智能带来的改变,不是“加法式提升”,而是“范式级重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强调“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如何在人工智能赋能下推动高校课堂深层变革,正在成为高校教改必须答好的时代之题。

  高校课堂的内在组织机制仍显滞后

  技术的浪潮滚滚向前,平台的迭代日新月异,而高校课堂的内在机制却并未同步跟进发展,存在教学设计单向、教学反馈滞后、学生参与不足等现象。

  技术嵌入课堂,但教学设计逻辑未随之重构。当前高校在应用AI技术时,主要集中于作业批改、资料推送、答疑辅助等环节,强调的是效率提升而非结构重构。教学目标通常仍由教师单向设定,任务建构与反馈机制沿袭传统模式,AI虽然被纳入教学流程,却多停留在外部协作层,未参与课堂机制的组织逻辑,尚未构成真正的教学合成关系。

  数据持续积累,但教学系统反馈机制尚不成熟。AI平台带来的数据体量显著增长,学生行为轨迹、学习路径、认知表现等数据类型日趋丰富。然而,从采集到应用之间仍存在断裂。在实践中,数据往往被封闭在平台之内,尚未实现跨角色共享或形成循环响应机制,难以成为教学行为的反向驱动。

  平台功能增强,但学生的知识建构路径参与不足。技术介入提高了课堂组织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在部分课堂中,学生逐渐适应“获取结果”,而非“构建意义”;AI成为快速回应的工具,学生则退居为任务执行者、内容接受者。这不只影响学习主动性,更可能模糊AI与人之间的认知角色差异,弱化学习的批判性、建构性与协同性。

  系统性机制建构助力形成课堂新生态

  高校课堂的智能化转型,已不再是技术组件的叠加,更非工具功能的单向堆砌,而是在教学理念、能力结构与课堂组织层面发生深层次的系统重构。当前,从治理体系、教师能力,到课程结构、数据伦理,高校应以系统性机制建构驱动课堂生态新生。

  智能课堂治理要加强多方协同。不同于以往依靠单一职能部门推进,智能课堂的组织逻辑呈现出“多点协同、分层嵌套”的治理特征,教学事务管理、教师发展、技术支持、学生事务与数据治理等多个领域应形成相互协作的组织机制。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开始构建常态化的智能课堂协调机制,将平台运行、课程重组、数据使用和师生支持整合纳入统一视域,并逐步形成从风险预警、数据回流到教学决策反馈的治理闭环,这有利于推动技术与教育系统间的深层互动。

  教师能力提升要注重多级成长。智能课堂中,教师不再是平台的操作主体,而应成为结构设计者,其教学能力也应从功能性适应走向机制性参与,形成基于能力维度、教学任务与认知策略的多级成长图谱。在当前实践中,初级阶段主要围绕平台使用与操作熟练度,注重工具的掌握与任务执行;中级阶段则强调AI能力与教学目标、任务结构之间的融合,关注数据驱动下的动态教学判断;高级阶段则逐渐显现跨学科的“AI+X”课程设计能力,以及生成式任务引导下的课堂重构潜力。围绕这一路径,一些高校已构建支持性发展机制,通过教学共研、虚拟社群与跨平台实验等方式,为教师提供低风险的试错空间,使能力演进与教学结构调整形成联动。

  教学支撑运行体系要体现结构嵌合。在越来越多的课程改革实践中,“教学内容—技术平台—教学评价”之间的边界正趋向融合,结构协同成为智能课堂演化的主要方向。具体而言,部分课程已将AI嵌入式教学单元纳入常规建设内容。在理论课程中,AI介入推理训练与知识生成过程;在实验课程中,平台提供反馈与修正路径;在项目课程中,则引入AI评估与内容重构机制,使学生在与AI的互动中建构认知路径。与此同时,教学平台也开始成为实时反馈的节点,推动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中途调节;而形成性评价机制通过AI数据介入,不仅拓宽了评价维度,也促成了课程质量反馈机制的动态调整。在这一系统中,AI不再是流程外的工具,而逐渐内嵌于教学行为、认知转化与评价回路之中。

  从效率工具走向教学生态,人工智能进入高校课堂,不只是工具层面的革新,更关乎教学生态的深层转向。其变革指向,已从教学结构优化跃升为育人机制重塑,从辅助应用转向制度协同,从表层整合转向深层变革。机制协同、能力重构、结构嵌套,已成为课堂智能化的基本路径;而AI深度嵌入所带来的认知边界模糊与数据伦理挑战,也正呼唤制度回应与长远治理。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05日 15版)

[ 责编:邢彬 ]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美国总务管理局批准OpenAI...   美国联邦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周二将OpenAI的ChatGPT、谷歌的Gemini和Anthropi...
机器人运动会开闭幕式门票即将售... 转自:贝壳财经随着全球参赛战队陆续入驻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展开赛前测试,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最新世界500强榜单出炉!北京... 转自:贝壳财经近日,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今年上榜企业的营业收入总和超过全球GD...
49具烈士遗骸“讲述着”战斗场... 超清高清流畅继续播放当前非Wi-Fi网络,继续播放将产生流量费用视频播放失败建议打开央视新闻观看山西...
宇树科技,大消息! 【导读】宇树发布四足机器人新品Unitree A2,最大奔跑速度5米/秒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舟继R1机...
​景顺长城基金官宣:叶才任董事... 转自:证券时报人民财讯8月5日电,8月5日晚间,景顺长城基金发布董事长变更公告,叶才任该公司董事长,...
中小银行信用评级现“冰火两重天... (来源:北京商报)随着2025年度银行跟踪评级报告密集发布,中小银行信用评级的分化态势引发市场关注。...
松景科技(01079.HK)获... 格隆汇8月5日丨松景科技(01079.HK)公告,公司获要约人MicroNova Limited告知...
最高套现17.83亿!联影医疗... (来源:雷达Finance)雷达财经出品 文|彭程 编|孟帅8月3日,联影医疗(688271.SH)...
景顺长城迎新掌舵人!“华能系”... 每经记者|李蕾    每经编辑|叶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8月5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