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多亏调解员的帮忙,帮我们要回了这笔欠款。”近日,在观山湖区综治中心,一起涉企服务合同纠纷通过先行调解得以圆满解决,当事人的感慨道出群众对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真切感受。
据观山湖区人民法院驻综治中心诉讼服务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贵州某营销策划有限公司与贵阳某置业有限公司因服务合同产生纠纷,涉及未支付的营销服务费、销售佣金及应退还的履约保证金。区法院通过诉前分流机制,将案件分流至贵州省贵阳市国信公证处进行先行调解。依托高效的跨区域协作调解机制,仅用10天时间便促成双方达成还款协议,被告一次性支付相关款项18万余元,原告当即申请撤诉。
这一案例,是观山湖区构建“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法院司法联动、多元参与”基层治理新格局的写照。区法院聚焦多元解纷机制,通过引导分流、前端化解减少案件增量;区司法局统筹调解资源建设,筑牢矛盾化解“第一道防线”,双方依托区综治中心平台无缝协作,共同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平安是民生之基、发展之要。作为贵阳市核心城区,观山湖区始终将平安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今年以来,该区依托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整合司法、行政、调解等多方资源,着力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大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群众安全感与满意度。
区综治中心通过优化队伍配置,设立“速裁庭”“调解室”“诉讼服务窗口”三大功能区,配备员额法官、法务助理和特邀调解组织常驻办公,实现“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解决”。同时,深化全链条联动机制,与司法、公安、住建等部门成立“解纷共同体”,针对婚姻家庭、物业纠纷等常见类型制定“类案调解指引”,推行“先行调解+司法确认”模式。通过定期举行日研判、周调度、月总结会议,推动成员单位从“各自为战”转向“协同作战”,形成“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工作联动”格局。
在诉前引导方面,观山湖区强化源头治理,充分发挥综治中心前端预防作用。通过向当事人释明诉讼成本,搭建非诉便捷通道,引导优先选择调解等非诉方式化解矛盾。构建“立案审查+法律释明+调解意向征集”一体化机制,在立案阶段同步开展调解意向沟通,有效推动纠纷诉前分流。
在区综治中心的统筹下,区司法局充分发挥调解主力军作用,创新实践“3×3”工作法,以“三前移”夯实法治根基,将普法宣传融入社区治理日常、法律服务下沉至群众家门口、法治审核嵌入决策流程前端;依托“三强化”激活治理效能,通过条块资源整合打破部门壁垒、定格定人压实责任链条、科技赋能构建智能预警平台;创新“三模式”提升调解质效,普通案件“及时调”、行业纠纷“精准调”、复杂矛盾“攻坚调”。而法院则通过强化“诉调对接”支持司法行政工作,在立案阶段同步开展调解意向征集,对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即时进行司法确认,赋予调解结果强制执行力,实现“调”与“诉”的闭环衔接。
数据显示,目前观山湖区已建立人民调解组织206个,涵盖民商事、劳动纠纷、婚姻家庭等矛盾纠纷多发领域,备案人民调解员1523名。2024年至今,全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民间矛盾纠纷8126件,调解成功7674件,调解成功率达94.43%。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蔡婕
(《多元解纷赋能基层善治》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上一篇:情绪价值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