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南京照相馆》热映,《山河为证》《731》定档……这个暑期,一系列抗战主题电影引发广泛热议,其中也不乏一些噪音杂音。
将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细菌战这些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片段搬上大银幕并非易事。除了题材本身的沉重、创作表达的难度之外,类似主题的文艺作品还常常遭遇舆论战的围剿。比如,日本极右翼政客频频在社交媒体上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更有大量日本网友妄言“南京大屠杀是捏造的”“中国常用电影的方式来做反日宣传”等等。加害方企图推翻历史和法律定论,将滔天罪恶一笔抹杀,倒打一耙诬陷受害方“宣扬仇恨”,颠倒黑白、混淆因果,不啻于“二次杀人”,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仇恨的种子,从不是因铭记真相而播撒,而是由惨无人道的屠杀及其后恬不知耻的掩盖所深植。”事实上,南京大屠杀的血还未干,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就开始竭力掩盖真相。日军1937年12月13日野蛮占领南京后,立即切断所有电讯联系,限制人员进出。为隐瞒罪行,日军还建立了严密的审查制度,凡涉及屠杀、强奸、劫掠等影响日本国际形象的影像,均被强制销毁或封存。为刻意伪造“和平”景象,这些侵略者还在南京强行拉人摆拍“军民亲善”照片。自认为手段滴水不漏,战后军事法庭上,南京大屠杀主犯之一古寿夫一度坚决否认南京发生过任何大规模屠杀事件。面对刽子手的无耻抵赖,正是《南京照相馆》所反映的,一本记录日军暴行、穿越炮火保留下来的相册发挥了重要作用,以铁证戳穿谎言,让恶魔最终低头认罪。
讲述真相无关仇恨,而关乎正义。在绝境之中,是普通人用生命守护真相的勇毅行动,还原了历史、揭露了罪行、戳破了谎言、捍卫了公理。对那段沉痛的历史,对无辜罹难的同胞,中国人怎么能够忘记,怎么忍心忘记?
更何况,某些人否认历史、美化罪恶的行径一直在继续。战争结束已80年,日本政府至今未深刻彻底反思反省、未正式忏悔谢罪。日本右翼势力还不断以修改教科书、通过外国代理人散播错误思想等方式,妄图篡改和掩盖侵华罪行。而对于揭露与传播真相者,他们更是无所不用其极攻击抹黑。《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被遗忘的大浩劫》一书引发世界关注后,华裔作家张纯如便收到了大量恶毒批评及恐吓。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历史系顾问霍普金斯研究发现,对张纯如的批评很多都有日本外务省的暗中资助。将记录日军侵华罪证的相册捐赠给中国的美国典当行老板埃文·凯尔,同样遭受了旷日持久的网络暴力,甚至死亡威胁。
恰如学者所言,日本右翼势力对军国主义的反人类罪行一清二楚,但他们想让世界忘记、想让我们忘记。731部队创始人石井四郎的亲人甚至曾反问前来采访的创作团队:“挨打的人都忘记了,打人的人还需要记得吗?”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缄口噤声无异于放任魑魅魍魉表演。当然,捍卫真相、传播真相之路任重道远。一来,在侵略者第一时间系统性的清除之下,每一件证物的传出与留存都殊为不易。二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沉痛民族记忆的研究并不够深入细致。比如,直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时,中国才开始筹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启动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搜集及系列研究。三来,由于舆论话语权的严重不对等,欧洲战场一度成为二战叙事与研究的主线,亚洲战场上中国人民的顽强奋战和巨大牺牲却鲜被提及。这也是为什么,二战题材的文艺作品数不胜数,但很多以中国为主线的历史故事却很少受到国际关注。
在这种语境下,从《二十二》《里斯本丸沉没》等纪录片,到《南京照相馆》《东极岛》等基于真实历史事件的电影,都承载着抢救历史、还原真相的重大意义,绝不容一些人恶意歪曲抹黑。
对于要不要走进电影院,回顾我们共同经历的、浸透血泪的“来时路”,有网友给出这样的答案:不忍,不忘!观影“不忘”是家国大义,观后“不忍”是同胞之情。守护真实的历史记忆,倒逼作恶者深刻反思并真诚忏悔,才能真正化解仇恨、守护和平。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