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平湖农开区(广陈镇)的绿迹未来农场研发了具有喷洒农药、施肥等功能的无人植保车,实现生产全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调度。
嘉善县天凝镇善农现代农业产业园内正进行着全程机械化水稻插秧,机插秧的种植模式可以抗草害、抗倒伏和减肥减药,为后期水稻稳产、增产奠定基础。
嘉善县中荷数字农业科创示范中心采用全自动工厂化方式生产有机蔬菜,通过AI种植系统来判断植物生长状态,农场蔬菜亩产量能达到60吨以上,亩均收益是露天种植模式的80倍、设施大棚的10倍,生长周期比传统农业要缩短将近一半,日均产量达到6吨左右。
平湖农开区(广陈镇)博创智慧农场,以北斗导航技术为支撑的无人驾驶收割机正在麦田里缓缓行驶,进行全程机械化收割。
平湖星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内一座座形似“摩天轮”的智能育秧中心,以“向空间要效益”的创新模式,以“最小的地”实现“最大的产量”,通过手机一键定制秧苗“养生套餐”,实现温度、湿度、光照精准调控,破解传统育秧占地面积大、风险高的难题,为农业发注入科技力量。
嘉兴佳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的草莓天瀑以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核心,通过提高种植密度提高产量和收入。草莓天瀑,既可以用于生产草莓,产量是传统方式的2倍以上;也可以用于草莓苗繁育,产量可以提高10倍;因为草莓长在空中,它还是观光体验、科普教育的绝佳场景。
嘉善魏塘农业创业创新孵化园从法国高蒂引进的品种——“saopolo”樱桃串收番茄,是一种串收型、无限生长型的小番茄品种。
AIoT智慧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的全自动叶菜管道栽培系统正高效运转,六条机械手臂可以实现自动码垛、定植篮摆放、精准移栽、种植管道旋转及叶菜种植、采收等环节。其中移栽环节只需40秒就能完成30株苗的移栽,效率相较传统人工提升了75%。
■记者 张启帆 通讯员 刘维佳 陆丽君 陈 浩 摄影报道
“摩天楼”里育秧苗,机械臂种菜,无人插秧机、无人收割机在田间有序作业……如今的嘉兴田间,往昔“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场景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植保无人机的嗡鸣、北斗系统精准的航线以及智慧大屏上实时更新的生长数据。
在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数字化改革成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近年来,嘉兴全力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应用,大力推进农业种养基地数字化改造与“机器换人”,实现农业信息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管理智能化,让传统农业从“靠天吃饭”迈向“靠技术增产”。目前,嘉兴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稳居全省第二,建成317个数字化种养基地、44个数字农业工厂、5个未来农场,成果斐然。
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催生出一个个无污染、绿色的生态农业园区,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产品品质显著提升。其中,有着“农业硅谷”之称的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广陈镇),堪称嘉兴智慧农业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典范。过去,作为水源保护地的广陈镇工业发展受限,农业成为主要发展方向。自2017年11月全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在此挂牌后,传统农业实现“破圈”发展。未来,农开区还将推进长三角农博汇项目,打造10万平方米农产品流通枢纽,联动周边蔬菜集团保障供应。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农业是国家根基所在。嘉兴将持续加大对数字农业工厂和未来农场建设的支持,深化“农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技术模式,加速信息技术在农业全产业链的应用,全力打造智慧农业发展新标杆,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