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革命正席卷全球制造业。麦肯锡研究指出,到2030年AI将为全球制造业创造3.7万亿美元价值。中国作为制造大国,正通过“工业+AI”战略加速向制造强国迈进。这场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从单点应用升级为系统化的工业智能体应用——推动新一代工业AI新基建。
工业智能体正在从概念转变为核心生产力。工业智能体超越了传统工业软件,具备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学习进化能力。这“二十字箴言”决定了其成为新一代工业AI新基建的核心生产力。区别于孤立AI模型,工业智能体以工业数据驱动算法迭代,实现端到端自主决策,并通过多智能体协同机制实现设计、制造、供应链跨域协同。
工业智能体的规模化落地,依托于兼具工业基因与AI能力的专业化平台。这类平台正以四大核心能力构建产业赋能体系,成为孕育智能体生长的产业沃土。
第一大核心能力是自主创新技术底座,目标是掌握工业智能“根技术”。融合自主研发框架与AI算法架构,提供强大算力和先进工业算法,将行业know-how转化为可复用的智能模型,显著提升智能体工业场景运行效果。
第二大核心能力是统一智能体中枢,致力于拆除“数据烟囱”与应用壁垒。通过标准化接口与协同协议,实现跨系统智能应用的无缝互联,打破工具、系统、平台中智能体、智能应用的壁垒与边界,实现“智能应用不治而顺”,让智能应用无缝通信。
第三大核心能力是无代码开发体系,让工业智能触手可及。采用自然语义交互技术,使业务人员能快速构建专属智能体,大幅降低开发门槛。企业可按业务场景,快速构建专属智能体并集成到现有业务系统开展应用。
第四大核心能力是现场交付,助力工业场景价值落地。工业不同于互联网,工业智能体需要深度适配现场环境,平台线下团队需要深入用户现场,线下完成工业场景的沟通、交付、部署与调试。
工业与AI的“双向奔赴”,正通过工业智能体及其开发部署平台走向深度融合。无论是钢铁厂里协同工作的数十个AI模型,还是保障一颗颗杨梅从枝头到餐桌全程鲜活的智能保鲜网络,都昭示着一个新未来——每个设备都拥有感知能力,每条产线都具备思考能力,每个工厂正进化为能自主优化的智能生命体。构建强大的工业智能体平台——新一代工业AI新基建,正是开启这一未来的钥匙。
(文章来源:北京工业软件产业创新中心)
下一篇:蚊媒传染病怎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