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朱文军 通讯员 周帆 王勇
7月30日一大早,泗阳县爱园镇松张口村党委副书记、宿迁松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史文学便带领工人到果园采摘。在史文学的带领下,全村种植葡萄、梨2500余亩,成为远近闻名的“果树村”。“眼下正赶上夏黑葡萄和苏翠1号、新玉梨子丰收,20多名采摘工都是本地农民,每人每天工资100元!”史文学说。
近年来,泗阳县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富民先锋”行动,通过健全机制、压实责任、鼓励激励等做法,有效发挥村(社区)“两委”干部、省市县驻村“第一书记”和“金融专干”等多方力量,助力经济薄弱村实现强村富民。
该县构建“县统筹、镇推进、村落实”三级协同机制,凝聚“富民先锋”工作合力。县委组织部发挥统筹作用,加强对“富民先锋”的动态管理、教育培训、鼓励激励等,同时联合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对全县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进行指导帮扶。乡镇(街道)发挥属地管理职能,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判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对发展相对落后的村(社区)进行定向推进,选派驻片领导结对帮扶。村(社区)建立工作档案,动态记录“第一书记”招引项目、村书记盘活资产、“金融专干”信贷服务等工作实绩,按季度反馈后方单位。去年以来,全县已优化调整村(社区)党组织书记8名、村(社区)“两委”成员46人、县派“第一书记”7名,“富民先锋”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对照工作职责清单,“富民先锋”扎根乡村、各显其能。驻村“第一书记”帮助村(社区)找准发展方向,用好资源禀赋,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后方派驻单位与村(社区)开展结对共建,为村(社区)引建或培育增收项目。村(社区)干部重点围绕土地流转、闲置资源盘活等制定“一村一策”增收计划,领办创办农业项目。“金融专干”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结对共建、政策宣传、贷款授信、推介项目等,为集体经济发展解决资金难题。穿城镇党委副书记、河西村“第一书记”荣波在省委驻泗乡村振兴工作队和后方单位农行江苏省分行的支持下建起1500平方米标准厂房,每年可为村里带来租金收入12万元,吸纳30人进厂务工。三庄镇邵道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陈红侠外出学习、带头示范,将全村碧根果种植面积扩大到3000多亩,每亩纯收入近3000元。
在“富民先锋”的示范带动下,2024年,全县43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30万元,最高近80万元,50余个富民项目得以落地开花。
目前,泗阳县正推动“富民先锋”服务对象从经济薄弱村扩大到所有村(社区),并择优吸纳返乡兴村“新村干”、致富能手、“土专家”、“田秀才”等本土人才,有序招引在外务工经商人员、退役军人、创业青年等返乡参与乡村发展,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从“输血”向“造血”深化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上一篇:巨型“打蛋工厂”的出现 颠覆认知
下一篇:赫章县平山镇5000余名群众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