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静)“钱袋子”鼓起来、生活水平高起来,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更触手可及!上半年,西宁市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农村居民收入实现稳步增长。据国家统计局西宁调查队数据显示,上半年西宁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53元,同比增加526元,增长6.3%,增速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高于城镇居民收入2.0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上半年,我市农村居民四项收入呈现全面增长态势。
从收入来源看,据国家统计局西宁调查队数据显示,上半年,西宁市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6193元,比上年增加348元,增长6.0%,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70.0%,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66.2%,工资性收入增长持续发挥核心驱动作用。人均转移净收入为1389元,增长4.3%,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5.7%,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0.8%,转移净收入成为第二大增收支撑。人均经营净收入1144元,比上年增加100元,增长9.6%,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2.9%,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9.0%,经营净收入保持稳步增长。人均财产净收入为127元,增长19.2%,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4%,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0%,财产净收入增速亮眼。
多种因素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加
哪些因素推动上半年西宁农村居民四项收入稳步增长?国家统计局西宁调查队调查显示,今年以来,西宁市聚焦年度农民增收目标任务,不断强化就业促进机制,随着“东西部劳务协作招聘会”“e就业直播带岗”等就业服务的持续深化,“夏都月嫂”“江源巧姑”等特色劳务品牌逐步出圈,辐射带动就业人员。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9.39万人次,各类失业人员再就业1.28万人,释放就业补贴、社保降费等政策红利,支出就业补助资金2.22亿元。各项惠民政策效果显著,2025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保险标准每档同比提高20元。落实强农惠农政策,通过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草原生态奖补等有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同时,畜牧业奖补政策发力,牛羊肉价格回暖带动养殖户补栏出栏积极性增加,冷凉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保持基本稳定。旅游业的强劲复苏推动第三产业延续向好态势,以露营基地、民宿、便利超市、农家乐、帐房宾馆等住宿餐饮及批发零售业态效益提升,有效拉动周边农村居民经营收入。此外,还有乡村旅游资产盘活、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等有效推动财产净收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