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超”张家界代表队选拔现场,球员进行40米冲刺跑。
图源:张家界市融媒体中心
“我想为自己的家乡衡阳出一份力!”“必须‘益’战成名!‘湘超’益阳战队征名在线等!”“比赛第一,长沙第十四!”“我曾经是长沙市一中校队队员,希望自己能够被选上,为家乡球队尽一份力。”
7月29日,湖南省足协发布《2025年湖南省足球联赛竞赛规程》(简称规程)的通知,赛事将于2025年9月至12月举行,具体以组委会赛程表为准。目前,各市州为组建高水平男子足球集训队参加“湘超”,面向社会公开选拔队员,已有长沙、株洲、湘潭、衡阳、永州、邵阳等地相继招募选手参与选拔、集训。现场,各市州选手不仅为家乡出力,还相互“喊话”为自家球队助威。 ■文/视频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叶竹 通讯员 刘雅杰
采用“混龄”打法,可跨市州“摇人”
根据规程,湖南省足球联赛简称“湘超联赛”,英文全称为:HUNAN FOOTBALL LEAGUE,英文简称为HNFL。“湘超联赛”旨在以赛事为抓手,展现湖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风采,着力培养本土青少年足球人才,持续深化体教融合、体旅融合发展模式,吸引更多人群关注足球、参与足球,同时激发城市经济发展新活力,促进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与经济协同发展。
在运动员参赛资格方面,规程明确,所有报名运动员的年龄须大于16岁且不超过40岁,每队允许报名1至2名超龄球员。各市州按照:以学籍报名的16至18岁的中学生球员不超过20人(40%),以学籍报名的大学生球员不超过10人(20%),其他社会各界人士不超过20人(40%)的标准进行组队。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充分展现湖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风采,规程要求,每场比赛中,每队中学生球员同时上场不少于3人,大学生球员和社会各界人士上场人数不做限制。此外,规程还提到,符合相关要求的运动员可以跨市州交流,但每队报名不超过5人。
根据竞赛办法,联赛分常规赛和淘汰赛两个阶段。常规赛阶段,14支参赛球队采用主客场单循环赛制,共13轮,通过抽签确定签位号和主客场。常规赛排名前8的球队进入淘汰赛,第9至14名以常规赛成绩决定。另外,比赛设有熔断机制,即单场比赛净胜球超过8个,比赛宣布结束,以8球作为净胜球计算成绩。
不同于省运会分设青少年和成人组,“湘超”采用了“混龄”打法,还允许跨市州“摇人”,届时火热竞争场面“可见一斑”。
30名运动员进入长沙集训队大名单
日前,“湘超”长沙代表队首轮社会层面球员选拔测试结束。
在长沙市足球协会本轮招募的报名者中,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企业职工、长沙籍学生、自由职业者分别占了10%、30%、38%、22%,覆盖各年龄段与社会阶层,彰显全民参与的热情,最终有563名社会选手参与了本轮选拔。经过两天的球性、体能及技术综合测试,共有60人晋级到最后一天的实战测试。实战测试在月亮岛长沙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举行,60名选手分成四组进行实战能力测试。在对抗中,由长沙市足协的专家组和教练组进行评分,最终选拔出30名运动员进入长沙集训队大名单。
这是长沙第一次真正意义上选拔组队参加“湘超”,首期集训只能以网络招募海选的方式,通过测试选拔确定基本集训名单,报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将通过邀请、推荐、考察等方式来继续选拔社会球员,广大足球爱好者也可向长沙市足协提供推荐更多的优秀球员信息,等中学生、大学生球员选拔完成后,再组织第二次或者第三次的集训,最终确定一支能反映长沙真实水平的代表队征战“湘超”。
“湘超”开赛在即,各方“摩拳擦掌”
7月26日至27日,“湘超”益阳代表队首轮选拔在资阳区体育场进行,从200余名选手中共预选出30名优秀选手,同时也为代表队“征名”。本次选拔设体能测试、技能测试和实战对抗3个类别,包括7个子项目。有30米冲刺跑的速度比拼,也有YOYO测试的耐力较量,有考察颠球的细腻技巧,也考察对绕杆射门的精准把控、11人制对抗赛的团队协作,而心理素质的考量,则更凸显对球员全面素养的重视。
据益阳市足球协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下阶段将组织本轮预选球员开展为期10天的赛前集训,同时对未能够及时参加首轮选拔的报名队员进行遴选,进一步测评、提升球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团队的协作水平。预计8月底正式确定益阳代表队50人“大名单”。
就在长沙完成首轮选拔测试的同一天,“同袍一心撑岳州”的呐喊响彻湖南理工学院足球场,郴州技师学院足球场和常德市体育中心足球场也都在这一天变成“战场”。200余名社会草根高手齐聚,大学生、中学生组选拔也将启动,最终与社会组一起精挑细选组成最强“岳家军”;郴州200多名怀揣梦想的报名者,争夺50个入队名额;常德的“武陵铁军”选拔则将持续至7月30日。
7月26日,“湘超”湘西队队员选拔测试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溶江小学进行,包括高中生、大学生和社会人士在内的132名足球运动爱好者,为50个入队名额展开争夺。
而早在长沙发布7月12日的首轮招募令之前,衡阳“卷王”抢到先机。7月10日,衡阳市就从300多名报名者里精挑细选出50名佼佼者,火速开练、高强度磨合,他们的“招贤令”在7月19日达到高潮,重点瞄准全市优秀高中生球员。“我们从7月10日起,每周三练,大家在群里进行接龙报名。”衡阳市足协主席齐波介绍,本次“湘超”组队,衡阳以上一届省运会季军(成人组)队伍为班底,将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和优化。
邵阳的集结号则在7月17日吹响,在邵阳市体育中心足球场,近百名猛将经历“三重试炼”,首轮战罢,7月26日到27日第二轮选拔接着“筛”;既要“腿脚活泛”,更要“场上灵泛”;7月14日,株洲开始“全城寻找‘株’队友”,教练组开启为期10天的试训大幕;“湘超”娄底代表队队员的招募报名于7月25日截止,当地草根足球高手们也正在期待成为家乡球队钢铁雄狮的一份子;进入8月,怀化代表队队员的选拔将在湖天中学足球场上开启,选手们将进行“8”字颠球、YOYO跑、绕杆射门、实战对抗等测试;张家界、湘潭、永州也于7月下旬开启了队员选拔测试,现场高燃战意。
现象
足球、篮球、马拉松……
各类群众赛事点燃全民体育激情
自“苏超”成为现象级赛事后,“赣超”已于7月12日开赛,“湘超”也要来了。近年来,富有创意的赛事IP,无论是贵州榕江的“村超”,湖南株洲的“厂BA”,还是最近爆火的“苏超”“赣超”“浙BA”,成为了促进文旅体商深度融合、带动城市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7月27日晚,2025年株洲“厂BA”冠军之夜在株洲市体育中心开赛,最终醴陵华鑫队以78比57战胜中车时代新材队,登顶年度冠军。2025年株洲“厂BA”走出厂门,创新性增设“厂BA”社区篮球联赛,让篮球运动更加融入百姓生活,还吸引第27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等重磅赛事落子株洲。值得一提的是,千金药业、高科集团、光启技术等企业借势招募,将赛场变成人才市场。
而就在“厂BA”燃情冠军之夜的当晚,2025年娄底市“材料谷杯”足球对抗赛(简称“娄超”)在娄底市体育中心开赛。
7月31日,2025长沙马拉松启动报名,今年参赛总人数从去年的3万人增加到3.5万人。
近年来,除了足球,还有篮球、马拉松等众多体育赛事从专业走向大众,从竞技体育走向群众体育,激发了大量民众的参与热情。
2024年,湖南共计开展3500多场群体赛事活动,参赛人数达到300多万人,居全国第四位。参与者、观众对运动项目持久的热情和关注,是各项群众体育赛事在三湘大地蓬勃发展的“原始基础”。
77岁的黄政文跑龄近20年,是2024长沙马拉松参赛年龄最大的选手,到去年为止已经参加了6届长马线下比赛,他认为,“在自己家乡,熟悉的马拉松赛道。不要路费,不要住宿费,地方又熟悉。”
在长沙市足协招募队员征战湘超联赛现场,从山东专程赶回家乡参加选拔的小伙子刘宸颠球149个,拿了满分。他说,“我曾经是长沙市一中校队队员,后面进了大学后也踢球。希望自己能够被选上,为家乡球队尽一份力。”
“如果有机会代表益阳参加‘湘超’,对我而言是一生难忘的。这次的‘湘超’是民间海选,是湖南市州之间足球高水平的针尖对麦芒的碰撞,我相信纯粹的比赛能够给观众带来最纯粹的享受,真正体会到足球所带来的快乐。”“湘超”益阳代表队球员选拔测试现场,一名报名选拔的38岁球员表示,“作为一名足球爱好者,我也希望‘湘超’可以一直办下去,湖南足球越来越好!”
“‘厂BA’唤回了市民对株洲的自信与认可,也打出了株洲特有的品牌篮球。”六旬铁杆球迷龙峰、彭淑君热衷看“厂BA”,她们说,“它和以前的厂矿职工联赛一样,深入人心,如果你有外地的朋友,只要拉他来现场看场球,一定会喜欢株洲这座城市。”
观察
多元协同、机制创新
培育群众体育发展土壤
“湘超”“厂BA”等群众体育项目引发民众广泛参与、关注的背后,是湖南在群众体育土壤培育、机制创新、多元协同方面打下的坚实基础、探索出的有效路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很多地方砍掉了三大球项目,我们针对湖南人的身体特征制定了‘女、小、轻、巧、水’五字方针,实施竞技体育精品工程战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发展到现在,应该发展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运动形式和项目。”去年底,湖南成功承办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后,湖南省体育局党组书记熊倪在谈到赛事的重要意义时表示,湖南发展三大球项目要久久为功、争取为国家输送更多人才。
三湘都市报记者从湖南省足协了解到,近五年来,全省新建社会足球场地数超过1000块,居全国前列,同期增长7倍以上;举办各级教练员培训班100余期,培养教练员超3000名、裁判员2865名。
除了鼓励项目发展,湖南对体育企业发展、基础场地建设等多方面给予了政策支持。
今年5月,省体育局、省国土资源规划院分别解读了《湖南省体育设施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3—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关于强化规划用地保障 支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规划》明确,至2035年,湖南省全面建成体育强省和中西部地区体育产业高地,体育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全省建成高水平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市州中心城区人均体育用地面积达到0.6平方米,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6平方米以上,进入全国前列;竞技体育实力处于全国第二集团领先位置;青少年体育训练条件大幅改善,形成完备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具有湖南特色的体育文化品牌。
《通知》除了鼓励土地复合利用、支持盘活闲置资产建设体育设施,规范住宅、学校等体育设施配置,充分利用“金角银边”,湖南将强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用地保障,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优先安排,对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纳入审批“绿色通道”。
一名体育企业负责人就上述政策保障措施提到切身感受时表示,“作为一家经营了19年体育场馆的企业,这些和体育场地设施规划建设相关的保障措施、‘绿色通道’,对我们企业继续扩大场馆投资运营,无疑是‘催化剂’‘强心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