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起,群众在医院做CT、磁共振、X光等放射检查,收费将不再根据检查设备不同而有差别,同一检查结果将执行统一收费标准。
记者从自治区医疗保障局了解到,CT、磁共振、X光等放射检查,是群众看病住院时最常接触的检查项目,“检查多、检查贵、检查重复”是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为统一整合规范现行放射检查项目,推动放射检查价格更趋合理,让百姓看病就医更便捷、费用更明晰,该局联合兵团医保局印发《关于规范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推动放射检查告别“设备定价”,执行“效果定价”。
在过去,放射检查收费以设备为导向。比如,CT设备分16排、64排、128排、256排、320排等多种类型,排数越多,扫描结果也就“切得越薄”,呈现更加清晰的成像效果。但排数越多,收费也越高。结果是很多患者只需要做低排数的CT检查,而医院为了收取更多检查费,就可能给患者直接上高排数的CT检查,加重了患者的检查费用负担。
“执行新规整合规范以后,从以设备定价调整为效果定价,收费立项坚持以检查效果为导向,不再紧跟设备参数走,这样一来,医院对于做普通CT检查的患者,将不能再以设备更精细和先进以及看得更清楚等为由增加收费,能有效避免过度检查,减轻患者就医负担。”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副处长邢晓亮说,以患者做普通CT检查为例,不管使用320排的或者普通的设备,收费一致。而且,使用320排CT和双源CT检查费用从252元降低到218元。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AI)与医学影像的融合,成为医疗领域的一大发展热点。比如,借助大量历史病例数据学习,人工智能辅助医生快速识别肺部CT图像中的小结节,甚至是微小结节,有效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为支持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进入临床应用,又防止额外增加患者负担,此次自治区整合规范现行放射检查项目是在放射检查类主项目下设置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扩展项,明确“医院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辅助诊断的,执行与主项目相同的价格水平,但不与主项目重复收费”。“这体现了以医疗服务产出为导向的价格政策取向,持续加大医保支持新技术新业务的力度。”邢晓亮说。
一直以来,“排队取片”一直是做CT、核磁检查患者经常遇到的烦心事。此次执行新规,将数字影像处理、上传与云存储纳入价格构成,患者通过手机APP就能随时随地浏览影像。若医疗机构无法实现影像云存储,则需相应减收费用,切实保障患者权益。同时,实体胶片从项目价格构成中剥离,患者可根据需求自愿选购,且实体胶片实行零差价销售,即“医院以多少价格购入,就以多少价格卖给患者”。
“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不仅实现使用影像检查结果更加方便,让群众更加便捷就医,也有助于推动检查结果互认,切实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邢晓亮说。
据了解,除了放射检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多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根据相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自治区将做好原有价格项目的规范整合,畅通新技术收费通道。“下一步,我们将从医疗服务、价格构成的合理性、便民性开展护理、中医、精神量表、器官移植等7个类别的医疗服务价格规范工作。”邢晓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