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晚报)
□李兴发
历史上,武安出了不少忠直耿介、不畏权贵之士,不但个人品德高尚、廉洁自守,而且为国家为民族敢谏、勇战,不惧死生。
金代状元胡砺的文章、政绩自不必说,便是其气节操守也足令今人称颂。当年完颜亮(即后来的海陵王)升任平章后,很多官员都穿着朝服跪贺,只有胡砺不跪。完颜亮责问:“就你一人不跪,却是为何?”胡砺回答:“按照礼仪制度,穿着朝服只能跪君父,这是礼之所在,怎么能跪亲王宰辅大臣呢!”并质问诸官:“尔等为何屈膝而违背朝廷的礼仪呢?”完颜亮佩服胡砺刚正不阿,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责问众人:“胡郎中耿介守法,你们难道不惭愧吗?”
正因为胡砺在朝廷礼法面前不畏惧权贵,其品德操守反而受到当权者尊重。
明代宋之韩曾因筑西安城有功而升为京官。当时,秉笔太监冯保深得皇帝宠信,权倾朝野,人都敢怒不敢言。宋之韩却上疏揭冯保十罪,且措辞激烈。冯保怒极,假传圣旨,欲当廷杖责宋之韩。后虽杖责得免,但却被罢官。
几乎和宋之韩同时的还有一位冀体,与宋同样忧国忧民、言他人之不敢言。当时,赵志皋代为首辅,老迈昏庸,致朝政日弛。然而,很多人因上疏弹劾获罪。时任福建道监察御史的冀体却不畏风险,上《请罢免辅臣赵志皋疏》及《覆奏疏》向皇上直谏,却被降三级调任,再削职为民。虽遭罢职,但其无怨无悔。
以上几位文士敢犯上,敢冒死诤谏,都还幸运,虽遭罢官削职,却并没丢命。胡砺更是因祸得福,受到海陵王的器重。但武安历史上有几位忠贞之士却没有这样幸运。他们忠于职守,坚守民族气节,不为贼寇侵凌而退缩,奋起抵抗,直至壮烈牺牲,尽忠报国。
元代韩心渊,先任衡水县尹,以德化民,蝗不入境。后任真定县尹。当时因扫地王作乱,韩心渊与其子据城坚守。其间,修缮城池楼檐,修理器械,昼夜不解甲,防御甚严,受到百姓的信赖。后来贼势更众。不久城破,韩心渊父子都在巷战中阵亡。
清代韦永祥曾任卫辉营中军守备,因平太行山贼寇有功升任汀州协标左营游击。防御海贼,守护福州城,屡著战功。康熙十三年,吴三桂起兵反叛,提督李湖拜素知韦永祥娴熟将略,便请带其同赴郧阳前线剿贼。当时李提督因病不能征战,被敌侦知,乘势急攻。总兵金世儒、参将马隆武等都弃城逃跑,韦永祥却勇与敌战,直至战死。
还有民族英雄武伦佩,少年时即怀精忠报国之心,常以岳飞、文天祥自勉。大学毕业后投笔从戎,曾任奉军骑兵营长。九一八事变后,因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不满,愤然辞职。武伦佩回乡组织地方武装成立抗敌自卫大队。1938年5月,武伦佩率部投奔八路军,被改编为八路军冀豫边游击大队。同年9月,武伦佩率兵攻打日军据守的武安县城,因敌情有变,众寡悬殊,在掩护部队撤退时壮烈牺牲。
上列六位,不过是众多持气节、重操守、爱国卫民、不计生死的武安人的代表。他们的作为,不但浓墨撰之于史籍,更值得后人景仰。
下一篇:长寿老人最喜欢这六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