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近日,围绕一个60多岁的农民工大爷安老三的作文《我的母亲》,开始了新一轮的作文狂欢。在这之前,同样是一位叫刘诗利的农民工大爷,因为偶然在北京图书大厦,看到一个作家发布会,碰巧走过去聆听,由此走红网络。但是,这次走红的农民工大爷,靠的是一篇现场写作1957年的高考作文题《我的母亲》,也在不经意间,迅速走红网络并持续至今。
一个叫安老三的60多岁农民工,偶然在街上碰到抖音一个博主发起了一次创意写作活动。他抽到的是1957年的高考作文题《我的母亲》。于是他当场欣然命笔,3个多小时写出了这篇近1000字的作文。视频发布之后,点赞量已突破700万次,评论区瞬间涌入十多万条留言,评价很高。
该作品笔者仔细看了两遍,在朴实的叙述、真情的流露中,引起人们的心灵共鸣和感动。
笔者注意到,这篇作文,基本没有什么修饰语,用的都是朴实的语言,限于篇幅,这位农民工大爷并没有详细展开所写的母亲感人至深的点点滴滴,只是抽取了几个细节。如包饺子、每天早起做饭等。但就是这个看似是平淡无奇的细节,却让不少人为之泪崩,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就是真情的力量。作者把30多年来对母亲的思念,化作了这近1000字的作文。饱蘸浓郁感情写就的作品,本身就是最能打动人的。因为这是用汗水加泪水写就的最朴实无华的作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母亲的侧影,更是大家心里边最柔软的情感。
对这个被称为农民工大爷、水泥大爷、安老三的作者来说,我们并不知道他的详细人生经历。不过,不管怎样,这篇作文在一夜之间借助网络的飞速传播,成为了一篇现象级的作文现象,连人民日报、央视网等主流媒体,都纷纷报道点赞。
尤其是结尾的“坟头上的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就像我的念想一样,一年年,总也断不了”……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推向了高潮。
在新媒体时代,面对每天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人们有点变得麻木起来。因此,当这样一篇带有泥土芳香的文字扑面而来时,唤醒我们的不只是母爱和人间真情,还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普通民众的真实情感世界。
眼下,不只是这个农民工大爷写出了这样的好文字,还有从外卖诗人王计兵、“沂蒙二姐”吕玉霞,他们都是来自社会的底层,被学术界和媒体称为素人作者,以有别于专业作者。用更通俗的话来说,这就是大众写作。他们中的佼佼者,也成为创作界的亮点。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快递员王计兵的诗集《赶时间的人》销量破10万册,草根作家单小花的散文《洋芋,洋芋》获孙犁散文奖,吕玉霞的“乡土诗歌”在全网获近千万点赞。他们和这位农民工大爷安老三一样,都用自己对生活最真切的感悟,让读者看到了不一样的精彩世界,并引发强烈的共情。新的时代,每个人都是主角,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的故事,都有着充沛的精神情感值得记录。 相信《我的母亲》的走红,会唤起更多的农民工、快递员、出租司机、普通士兵去写他们自己熟悉的生活,讲述他们的故事,从而进一步丰富中国人的故事世界。
□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