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 吴桃轩
“走过‘廉心桥’,看看‘七笔账’,对着铜镜正衣冠。这里的廉洁阵地,每次来都有新感悟。”近日,在吴江桃源镇“林海清风”乡村廉政教育基地,刚参加完廉洁教育活动的年轻干部欣喜地说道。
近年来,桃源镇纪委秉持廉洁教育既要建强阵地、更要“精准滴灌”的理念,依托本地林海生态资源与红色文化底蕴,以“林海清风”为品牌,精心打造融入乡土元素的乡村廉洁教育矩阵,针对党员干部特点开展分众化教育,让清风正气在乡村成风化俗。
“廉洁文化得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基于这一理念,桃源镇纪委以本土红色人物——吴江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东水家港支部书记沈英杰的事迹为核心,将红色资源、历史文化与廉政教育相结合,打造了“走一路、学一路、悟一路”的廉洁文化阵地,将抽象的纪律要求转化为具象的美丽乡村景观符号。
一座石桥成为首个教学点,桥身两侧镌刻不同字体的“廉”字以及造型多样的“莲花”,寓意走好清“廉”路。石桥“历经风雨而稳固”的特性,深入浅出阐释“党员干部唯有坚守纪律底线,方能行稳致远”的深刻内涵。
穿过石桥,一座以“人生七笔账”为主题的算盘雕塑赫然矗立,算盘横梁清晰标注“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等廉政警示条目,在互动翻转时,提醒党员干部时刻保持清醒,算好人生每一笔账。
阵地还依托天然莲花池资源,打造“莲廉文化”主题教育区;以“廉”为架构的“清廉长廊”,融入本地红色廉洁故事及先进典型事迹;以沈英杰为剪影打造“清风鉴”铜镜,让党员干部驻足镜前反躬自省。散布林间的教育点,串联起一幅“林中有廉、廉在林间”的生动图景。
阵地建起来,关键要“用活”。根据党员干部的岗位特点,桃源镇纪委依托廉洁阵地,开展了一系列接地气、有实效的特色教育活动,让廉洁教育从“静态展示”变为“动态参与”。针对机关年轻干部,当地设置“看、说、问”三大互动环节,即参观“廉洁漫画展”,以艺术形式展现廉洁之魂;根据对廉洁从业的深刻思考,围绕“廉洁与奉献”展开交流讨论;根据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廉政风险困惑,例如“如何界定工作失误与违纪”“公职人员利用工作网络账号接受商业合作是否违规”等问题,设置“暖心咨询”环节。当地坚持以“警示+交流+指导”的立体模式,为年轻干部注入“廉动力”、校准“成长坐标”。
针对村(社区)干部、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工作人员,桃源镇纪委以“清风课堂”开展廉政教育。比如,组织集中观看农村拆迁领域、违规吃喝等方面警示教育片,推动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切实敲响廉洁自律警钟;集中学习《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逐条解析履职“红线”,引导农村党员干部以案为鉴,将学习成果转化为遵规守纪的行动自觉。
桃源镇“林海清风”乡村廉政教育基地不仅是景观,更是课堂;教育活动不仅是形式,更是警示。“我们将继续深耕主阵地,让清风正气在基层持续传递,为乡村振兴筑牢廉洁基石。”桃源镇纪委书记马义峰说,当地将在廉洁文化精品供给上持续发力,深挖特色资源,增强廉洁文化的感染力、传播力、渗透力。
下一篇:保险业快速应对北京暴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