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推广
182 家皖企角逐双创大赛半决赛 合肥上演硬核创新较量
7月28-29日,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半决赛在合肥市硅谷大厦拉开战幕。来自全省各地的182 家科创企业,在为期两天的比赛中展开激烈角逐,争夺全国总决赛的入场券。其中,成长组 142 家,初创组 40 家,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领域。
五大赛道聚焦前沿 新能源项目增幅显著
在本次半决赛各赛道的参赛企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成长组 40 家,初创组 9 家;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成长组 37 家,初创组 10 家;新材料领域成长组 25 家,初创组 11 家;生物医药领域成长组 19 家,初创组 8 家;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成长组 21 家,初创组 2 家。
硬核创新成主流 博士团队引领研发
赛场内外,“硬科技” 成色十足。约 70% 的参赛团队拥有博士领衔的研发梯队,技术壁垒的构建与商业化落地的平衡成为答辩焦点。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赛道,合肥盛源半导体有限公司的 “SiC 封装测试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安徽省太微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的 “量子物理仪器及高精光学显微镜” 等项目,展现了安徽在前沿科技领域的研发实力。高端装备制造赛道中,合肥哈工库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 “全链路‘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制造业智慧物流新升级”、安徽海马特救援科技股份公司的 “空陆智联・御火先锋 —— 超高层建筑火灾智能扑救平台” 等项目,凸显了安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成果。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赛道的淮南益恒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单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安徽泰来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专用扁线油冷电机项目” 等,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展现了安徽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突破。
严苛赛制保障公平 7+8 模式考验真功夫
本次比赛采用“7+8” 答辩模式,即 7 分钟项目陈述加 8 分钟评委问答,与国家赛保持一致。每个赛道配置 3 名资深创投专家评委,从技术产品创新性、商业模式可行性、市场前景、管理团队能力、财务融资状况五大核心维度进行综合评分,取平均分作为项目成绩。
平台价值凸显 助力科创企业发展
大赛不仅是一场竞技比拼,更是区域创新体系的 “检阅平台” 和创新生态的 “加速器”。
此次参赛的 182 家企业,在这个高规格的平台上淬炼竞争力,加速推动江淮科创力量向新质生产力跃迁。经过两天激烈角逐,晋级全国总决赛的安徽代表队名单即将揭晓,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