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持续丰富志愿服务供给,擦亮“大爱青岛 志愿之城”服务品牌
青岛:志愿之城,温暖山海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新时代党引导动员人民群众贡献智慧力量、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奋斗目标的生动实践。
在青岛,志愿服务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志愿者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深入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他们来到学校,为孩子们开展科普教育、心理辅导;他们走进公园、广场,开展环保宣传、垃圾分类指导公益行动……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截至目前,青岛共有注册志愿者248万余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1.7万余个,先后涌现出“微尘”、“红飘带”、“支教岛”、建设工地“小候鸟”驿站等特色服务品牌,他们在青岛书写下一个个感人故事,绘就了城市的温暖底色。
近年来,青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擦亮“大爱青岛 志愿之城”服务品牌,着力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志愿者队伍持续壮大,志愿服务工作走深走实、出新出彩,在融入社会治理、促进和谐稳定、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凝聚最广泛的社会力量。
党建引领聚合力,健全完善志愿服务体系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党的社会工作体系,是加强党对志愿服务的全面领导的重大举措。青岛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健全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建强志愿服务队伍体系,完善志愿服务保障体系,推动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全线展开、全域覆盖。
为进一步加强党对志愿服务的全面领导,青岛建立由29个市直部门(单位)组成的志愿服务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全市志愿服务工作,形成党委社会工作部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履职尽责、联动高效的工作格局。
去年8月,青岛制定《关于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的工作方案》,分专业、分领域建立以党员志愿者为核心的23支市级志愿服务总队,区(市)、镇(街道)、村(社区)根据实际需求建立本级志愿服务分队、大队、小队,形成队伍体系四级全覆盖。
只有不断完善制度和保障,才能让志愿精神持续开花结果、开枝散叶。青岛先后制定《青岛市志愿服务条例》《青岛市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行为规范》《青岛市志愿服务项目评估办法(试行)》等,逐步构建起涵盖注册登记、培训管理、保障激励的全链条制度体系,推动全市志愿服务法治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综合志愿服务、社会信用、文明行为、平安建设等积分要素,优化激励嘉许措施,西海岸新区出台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办法,从评先树优、就业创业、教育医疗等29个方面对星级志愿者实施激励嘉许,不断增强志愿者的获得感、荣誉感。
“志愿红”花开遍地,深化拓展志愿服务阵地
志愿服务组织是汇聚社会资源、传递社会关爱、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载体,是形成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社会风尚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青岛加大创新力度,一批具有特色、影响力广的志愿服务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不管是哪里,只要群众有需要,我们就去!”今年1月,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正在西藏开展救援技术培训的青岛红十字同尘救援中心队长李延照和专业救援人员,在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组建先遣小组,奔赴一线开展搜救工作。成立16年来,救援队参与青岛本地救援活动1300余次,搜救1700余人,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本色。
“一个人的力量犹如一粒沙子一样微小,但只要坚持信仰、聚沙成塔,在为别人带来幸福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快乐。”最近,青岛李沧区快乐沙爱心帮扶中心负责人林风谦和队友们远赴西藏,在日喀则市、那曲市等地的社区和儿童福利院,开展海洋知识科普宣讲,与当地志愿服务组织机构分享经验做法。团队成立10多年来,足迹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开展国防教育2000余场,受众达50多万人次。
“做好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丰富拓展志愿服务的领域,发挥志愿服务在配合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百姓民生、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秦红升说。
传递爱与暖,散发光与热,志愿服务无国界。今年6月,青岛市红十字会会同市委社会工作部发布2025年首批5个海外志愿服务项目,成立市国际人才志愿者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文化交流、专技服务、教育互助等活动。
一次次重大活动中,志愿者们甘做“螺丝钉”,保障活动顺利举办、精彩呈现。青岛高标准打造外事服务、语言翻译、礼宾接待等多支专业化志愿者队伍,完成上合组织青岛峰会、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青岛马拉松、青岛国际啤酒节等重大活动,年均服务保障大型赛会30余场,年度志愿服务时长超10万小时。
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式。20多年来,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发动志愿者3600余人次,发起“为鸟安家”等志愿服务行动和生态保护科普教育活动,构筑起守护绿水青山的志愿防线。为凝聚共护碧海蓝天的强大合力,日前,市生态环境局和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青岛市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的行动方案》,开展“美丽河湖志愿行动”“美丽海湾志愿行动”等重点品牌活动,推动公众共同参与美丽青岛建设。
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主动作为,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平安青岛建设等中心工作,推动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时时可为,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触角”深入群众,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
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志愿服务就提供什么。
“孩子们,谢谢你们每年都记得我的生日!”这天一早,真情巴士“微笑”志愿服务团队的志愿者们来到西海岸新区王台街道孤寡老人韩淑花家中,大家忙前忙后炒菜做饭、打扫卫生,还送上寿桃和暖心祝福,这是志愿者陪伴韩阿姨度过的第11个生日。近年来,青岛真情巴士集团先后成立21支志愿服务队伍,围绕“一老一小”等群体实施20项志愿服务项目,以善行义举引领全民参与的志愿服务生态。
李沧区“小海军冬令营”点燃青少年海洋梦想,“青岛爱心陪伴”志愿者为空巢老人送去陪伴呵护,地铁协会“爱心救”精准嵌入新就业群体聚集的社区空间……青岛实施志愿服务“一老一小一新”专项行动,累计在88个社区开展19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惠及“一老一小一新”群体上万人,勾勒出城市治理的精细化图谱,也让群众感受到城市发展的温度和活力。
今年以来,青岛在专业化、精细化、高效化上下功夫,推动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工作。截至目前,22个试点社区共组建志愿服务队伍95支,招募志愿者1890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65场,服务群众1.5万余人,在凝聚服务群众的同时,助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微光成炬,凝成星河;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新时代新征程,青岛将不断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持续丰富志愿服务供给,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志愿服务,让“志愿红”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源源不断地注入强大正能量。(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佳旎)
青岛日报2025年7月30日1版责任编辑: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