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本报讯 (记者黄哲雯)记者日前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全球首例体细胞克隆犏牛于5月12日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实验站顺利降生,并已度过两个月危险期健康存活至今。
这一科研项目由该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联合国内科研单位和高校共同完成。该成果不仅攻克了高海拔克隆技术难题,更为青藏高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濒危物种的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标志着我国在高原家畜克隆领域迈入世界领先行列。
作为牦牛与黄牛杂交的独特畜种,犏牛堪称青藏高原的“全能选手”。然而,雄性不育的致命缺陷导致犏牛的优异基因难以自然传承。同时,牛的体内外胚胎生产与胚胎移植技术尚未在西藏地区推广,长期依赖人工杂交,不仅犏牛制种成本高,更严重制约了产业规模化发展。
为打破困局,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科研团队从拉萨曲水县实验站一头9岁的成年犏牛优质个体耳缘提取了体细胞,并将细胞核移植到黄牛的去核卵母细胞中,构建克隆胚胎后植入代孕犏牛体内发育。
历经高原低温低氧环境的严峻考验,新生克隆犏牛通过剖腹产手术降生。经基因检测鉴定,新生克隆犏牛与供体犏牛完全一致。该技术实现了优良犏牛的“精准复刻”,使高产、抗逆等性状得以稳定遗传,为大规模繁育优质种源提供了可能,也为改良犏牛性状,甚至突破雄性不育屏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篇:情绪劳动的价值应得到更多积极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