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郝雪莲
准格尔旗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丽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作为全国第一产煤大县,近年来以智能化建设为核心驱动力,在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的前提下,推动煤矿生产从“人控”向“数控”、“自动”向“智能”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化能源发展路径。截至2025年,全旗智能化煤矿建设成效显著,不仅重塑了传统煤矿生产模式,更引领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7月28日,在内蒙古智能煤炭有限责任公司麻地梁煤矿,技术人员端坐于干净整洁的调度集控中心,轻点操控台按钮,无需深入煤矿巷道,便能远程驾驭距离地面超2000米的井下采煤机、皮带机等启动运作,实时监测各类核心数据。
“通过矿井智能化建设,我们实现了产能两次核增,还有成本管控、节能降耗,矿井的吨煤电耗2025年上半年控制在5度以内;在减人提效方面,做到了1000万吨矿井的用人不到1000人,单班作业人员100人左右。”内蒙古智能煤炭有限责任公司麻地梁煤矿机电经理周宗业说,麻地梁煤矿通过国家级智慧矿山验收只是第一步,随着智能化矿山建设新科技、新工艺的应用,下一步还要完善智能化煤矿子系统,包括车间采用机器人监控,实现24小时现场监视和上传,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当日,在大唐国源矿业龙王沟煤矿数智中心,记者看到一个个彰显科技创新成果的井下采煤机器人模型被一一呈现在展台上,这些人工智能创新成果目前已全部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为提升采煤效率和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现在我们正在研究的智能化机器人有4个种类,分别是飞行式、轮式、轨道式、无人传感式。比如说在智能综采工作面,我们通过应用智能化推锚机器人,实现1个人1台设备就可以轻松完成推锚任务,相较于以前需要3至5人,不仅提高了安全系数,也降低了劳动强度。”大唐国源矿业龙王沟煤矿数智中心副主任魏兆恒说。
在龙王沟煤矿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全矿采、掘、机、运、通等所有生产环节都实现了智能管控、统一调度,“产、运、洗、销”高度可视化、智能化。工作人员操控键盘鼠标实时监测,智能化综放工作面“触手可及”。智能采煤、地面调度,远程一键启停,集中控制,自动化工序一气呵成。
“调度指挥中心是集成了采煤、掘进、机电、运输和洗选等8个专业的智能指挥中心,在这里可以通过大屏幕对井上井下的生产区人员状态智能监测和管控。在智能综采工作面方面,我们实现了记忆截割及跟机移架,综采工作面的智能放顶煤技术,吨煤电耗成本降到了8度以下,实现了本质安全型绿色开采。”魏兆恒向记者介绍。
大唐国源矿业龙王沟煤矿是全国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并于2020年7月成功组建全国首个智慧矿山创新攻关团队“智慧联盟”。联盟成立至今,自主培养了软件开发、AI机器视觉、大数据分析、三维建模、机器人应用、智能化系统运维等方面骨干力量30多人。联盟职工创新创效工作有力地支撑和推动了智慧矿山建设,先后获评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一级矿井和全国安全文化示范企业。
近年来,准格尔旗以智能化建设为突破口,不仅实现了煤炭产业“老树发新芽”,更探索出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从井下巡检机器人到地面数字孪生系统,从单一采煤到“煤—化—电—生态”协同发展,准格尔旗正以科技赋能能源革命,为全国煤矿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准格尔方案”。
上一篇:好生态拉动露营旅游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