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兰
我喜欢买旅游景点的纪念照。就是那种在某个景点门口,有摄影师蹲守帮你拍照,然后给你选片,打印塑封,再配个有意思的框。一般来说它的售价都不低,老公说这是斩冲头,自己拍不是一样的嘛。
自己拍确实方便,可现在大部分照片都存在手机里,很少会想到打印出来看,时间长了就忘了。这种纪念照因为做成了相框,拿回家就可以摆起来,虽然也难逃褪色积灰的命运,但毕竟有机会被看到。看到了自然会联想起当年旅游的情景,尤其是儿子变化大,老母亲忍不住要指给他看:这是我们登公主号邮轮时拍的照片,那年你两岁半;这是去香港乘昂坪缆车时的照片,那年你3岁;这是我们在大阪海游馆里面拍的照片,那年你5岁;这是在洛杉矶环球影城玩的照片,那年你6岁;这是我们在由布院之森观光列车上拍的照片,那年你8岁……儿子没什么感觉,瞥一眼就走了,但是老母亲每次讲都会加深一遍记忆、动一次情。
放暑假,和朋友约好带儿子去名古屋的乐高乐园玩。这个乐园,我们2018年带儿子去玩过,那时他在上幼儿园。我们从开门玩到关门,把所有项目刷了个遍,儿子玩得不亦乐乎。家里的电视机柜上摆着一张我们在潜水艇馆里拍的纪念照,儿子戴着现买的乐高帽子,两只手紧紧拉着我和老公的衣角,身高只有他爸的一半……重游多年前的景点,我是很兴奋的,自动开启了回忆模式。一入园就问儿子这里记得哇?那里记得哇?你拍过照片的,你买过玩具的,你吃过冰激凌的……他的回答都是“不”!我引导他重温,可他对那些迷你的游玩项目提不起兴趣。曾经坐了四五遍都拉不走的迷你跳楼机,他这次只勉为其难地上去玩了一趟。我在下面高声呼喊他,对他挥手,他也没什么表情,好像没看到。好不容易排到潜水艇馆的项目,我发现出口处仍然有拍纪念照的,拉他过去再拍一张。他毫不客气地说,傻子才拍呢。
晚上传照片给在上海的老公看,我说,带小娃旅游的意义是什么?他什么都不记得。老公说,我们记得就可以,你不是玩得挺高兴嘛。我只能回他一个捂眼睛的表情符号。
小时候学成语刻舟求剑,觉得这个人好傻,他难道不知道剑在江中掉下水,跑到江边是找不到的?现在想想,刻舟求剑里的那个人也许不像我们想的那么傻。一样珍贵的东西掉到水里,不能舍命去捞,但又觉得颇为惋惜。在这种心境下,在木船上刻一道记号,大概是最好的纪念。既纪念拥有,也纪念失去。
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也一次次穿越回去寻找那个节点,想找回曾经拥有过的宝贝的东西,可失去的再也不会重来,你也不再是从前的你。故地重游就是新刻舟求剑,大部分人只能站在船边徘徊和感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只有那年,胜过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