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林
“移动营业厅先是要求证明‘奶奶是爸爸的妈妈’,后又要求证明‘爸爸是我的爸爸’,最后以‘派出所公章不清晰’为由拒绝办理……”据华商报报道,陕西宝鸡姑娘小王,想把奶奶名下的手机号过户给自己,两个月的时间里在移动营业厅、村委会、派出所之间往返奔波,提交了多个证明,都未能如愿。
按营业厅的说法,尾号为0033的号码属于“吉祥号”,且奶奶与小王非直系亲属,所以无法直接过户。陌生人之间都能过户,亲属却更麻烦?在通信服务高度电子化、信息化的当下,要求用户多次开具证明,还以“公章不清晰”为借口拒办,纯属刁难。不是直系不直系的事儿,也非看不清公章,而是被利益蒙蔽了眼,跟用户抢“吉祥号”。
小王的过户困局并非个例。今年6月,山东的唐先生想把去世姥姥的手机号过户到家人名下,营业厅要求其提供去世者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书等材料,还要求提供去世姥姥和她父母的关系证明。可以让客户提供必要的证明,但应遵循让办事群众“最多跑一次”的原则。有意无意抬高过户门槛,恐怕另有算计。
通信服务具有公共属性。面对越来越多用户手机号过户、继承需求,优化办理流程是运营商的责任。今年4月,工信部在全国启动电信业务“明白办、放心用”行动。三大运营商承诺将在透明消费、套餐精简等方面采取实质性举措。完善手机号的过户、继承等服务细节,加强对“靓号”“吉祥号”的规范管理,杜绝不合理的附加条件,就是运营商“明白办、放心用”的具体体现。用户至上绝非一句空话,别让一句“公章不清晰”模糊了服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