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当权力与利益相遇,每个党员干部面前都摆着三本账簿:政治账记载党性纯度,经济账核算得失比例,民心账衡量执政根基。这三组数字构成的因果方程式,决定着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周期。
廉洁是政治生命的“保质期”。权力自带的腐蚀性从不会因职务高低打折。那些认为“小贪无碍”的干部,实质是在政治账本上透支信用额度。党的十八大以来落马官员的忏悔录揭示着统一规律:第一次收礼时的忐忑,终会演变成肆无忌惮的贪婪。廉洁度与政治安全系数始终呈正相关,这是铁律而非概率。
腐败是复合利息的“高利贷”。看似“一本万利”的权钱交易,实则是人生最危险的投资。某市纪委监委近年查处的案件中,85%的涉案金额低于当事人五年合法收入。这组数据印证着:腐败收益永远跑不赢政治代价的复利增长。当“围猎者”用短期利益置换领导干部的终身前途时,这笔买卖的盈亏比早已注定。
民心是执政资格的“信用证”。人民群众的信任额度并非无限透支。脱贫攻坚期间,某省驻村书记因私吞扶贫款被查后,该村群众自发组织的欢送仪式上只有沉默。这种沉默比任何谴责都更具警示意义——民心一旦进入冻结状态,任何政策善意都会变成无效转账。廉洁度与群众满意度的函数关系,比GDP增长率更能预测执政效能。
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实质是给整个干部队伍安装“因果律杀毒软件”。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如同四道防火墙,将违纪苗头拦截在系统崩溃之前。那些认为“查不到自己”的侥幸心理,就像运行在裸露系统中的脆弱代码,终究逃不过“纪法扫描仪”的全面杀毒。
算清这三笔账,需要建立“因果思维”的操作系统:把每次权力行使都看作写入政治生命的数据包,确保每个指令都经得起纪法编译器的检验。唯有保持敬畏之心的“持续供电”,才能防止思想芯片的突然宕机。这不是道德高线而是生存底线——因为廉洁从政的因果律,从来不开免责证明。
供稿:神木市委组织部
作者:曹 斌
编辑:许沥心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