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食与外卖“两副面孔”,这种现象正在不少餐饮店上演。商家的相关操作背后,实际上是在平台规则下为了压缩成本、最大获利而打的算盘。冻肉比鲜肉便宜,预制菜出餐快,再考虑到平台抽成、包装费等成本,加之平台的配送时效要求和评分机制,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商家的“双标”行为。
以牺牲品质换取短期生存,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对那些算计消费者、不讲诚信的商家,消费者自然也会选择用脚投票,不仅会“拉黑”外卖,恐怕还会“避雷”堂食,最后影响的是商家的长远发展。外卖经营服务从来不是野蛮生长的法外之地。当前多地出台了相关规范和标准,不仅对外卖经营服务的各环节进行了细致的规定,也强化了经营者责任,明确做好诚信经营、明厨亮灶等工作。
对商家来说,坚持品质才有真正的竞争力,坚守诚信才是发展的正道。能留住客人的,从来不是算计和糊弄。与其给堂食、外卖设定双重标准,不如把心思花在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平台要担起责任、强化审核,打破信息壁垒,对“预制菜”“冷冻复热”等信息要强制明确标注;相关行政部门也要加强和细化监管,对多次违法的商家要依法严惩,纳入行业黑名单,切实提高其违法成本。
堂食、外卖“双标”不应成为生意经。让消费者不管是堂食还是点外卖,都能吃得明白、吃得放心,这是消费者的期待,也是商家应坚守的底线。 据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