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
转自:沈阳日报
夏日高温来袭,孩子们在户外奔跑嬉戏时,中暑的风险也悄然增加。7月24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任彦威医生为您讲述儿童中暑的预防与急救,家长们一定要收藏好。
任彦威提醒,孩子的耐热能力远不如成人,预防中暑远比治疗更重要。夏天带娃出门,做好防晒、及时补水、控制活动时间。如果真的遇到紧急情况,别慌,按正确的方法急救并及时送医,就能最大限度降低伤害。
代谢率高 对高温更敏感
为什么孩子更怕热?任彦威介绍,儿童的身体特点让孩子们对高温格外敏感。
产热多:儿童基础代谢率比成人高,按体重计算,产生的热量更多。
散热难:婴幼儿汗腺未发育成熟,无法像成人那样通过大量出汗散热。
体表面积大:相对体型而言,儿童体表面积更大,更容易受环境温度影响。
自救能力差:婴幼儿无法表达不适,若被独自留在密闭车内等环境中,极易发生危险。
一定看好中暑信号
任彦威介绍,儿童中暑分轻重,不同阶段表现不同。
先兆与轻型中暑表现为头晕、口渴、四肢无力、体温轻度升高。
重型中暑表现为以下三类症状:
热痉挛:体温明显升高,伴随肌肉抽筋。
热衰竭: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大量出汗。
热射病:最危险的类型,体温超过40℃,出现昏迷、抽搐,甚至多器官衰竭。
任彦威提醒家长,婴幼儿冬季也可能中暑。穿太多、盖太厚导致的“捂热综合征”,表现为高热、大汗、嗜睡,家长需要格外警惕。
避免中暑关键点
任彦威提醒,预防中暑,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避免高危环境:高温时段(10时-16时)减少户外活动,不要将孩子独自留在车内。
科学补水:每20分钟喝150-200ml温水或电解质饮料,别等口渴了才喝,避免含糖饮料和冰水。
合理穿着:选择浅色、透气的衣物,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婴幼儿穿衣以“比成人少一件”为原则。
热适应训练:如果要参加暑期军训等活动,提前10-14天进行热习服训练,增强身体在高温时的调节能力,逐渐增加活动强度。
关注易感儿童:肥胖、有慢性病或正在服药的孩子,更需减少高温暴露。
抓住急救“黄金半小时”
一旦发现孩子中暑,快速降温是关键,任彦威建议家长记住“黄金半小时”原则。
第一步 立即移至阴凉处
解开衣物,用风扇或空调降温;
第二步 物理降温
用温水擦拭全身,重点擦拭颈部、腋下、腹股沟等,也可放置冰袋;清醒的孩子可浸泡在30℃左右的水中降温;
第三步 补水补电解质
意识清醒时,少量多次喝淡盐水;昏迷者不要强行喂水,以免呛咳;
第四步 及时送医
若出现高热不退、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立即拨打120,途中持续降温。
任彦威提醒家长,退烧药对中暑无效,别给中暑孩子吃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加重肝肾负担。
这些认知误区要避开
误区1:中暑后喝藿香正气水
儿童禁用含酒精的制剂。
误区2:发烧就是中暑
中暑伴随环境高温,普通发烧多有感冒等诱因。
误区3:冬天不会中暑
过度保暖导致的“捂热综合征”在婴幼儿中很常见。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尚志文
下一篇:二十世纪骈文理论的发展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