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保险行业分支机构“瘦身”步伐持续加快。截至7月18日,年内保险公司共撤销分支机构1799家,新设225家,净减少1574家。此轮“裁撤潮”中,营销服务部占比最高,且撤销机构多集中于县域及三四线城市,头部险企如泰康人寿年内撤销数量已超去年全年,缩减幅度超11%。
业内人士指出,在代理人规模收缩与利差损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行业正加速从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型,优化渠道结构、提升专业化水平成为险企生存发展的关键命题。
泰康人寿分支机构“缩水”超一成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保险许可证信息显示,截至7月18日,年内保险公司共撤销1799家分支机构,共成立225家分支机构,净减少1574家分支机构。
营销服务部占大头。从截至7月18日的年内数据来看,共有1099家保险公司营销服务部、564家支公司、86家中心支公司、14家电话销售中心、3家省级分公司等被撤销。
对比往年数据来看,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裁撤潮”势头不减。有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保险行业裁撤分支机构约3000家,2023年和2024年分别为2000家。照此规模计算,截至7月18日,2025年年内裁撤分支机构数量已达到2022年的约六成,以及2023年、2024年全年九成水平。
从裁撤分支机构的具体情况来看,撤销机构主要集中在县域地区以及三、四线城市。其中头部保险公司撤销幅度尤为显著,有公司年内已裁撤分支机构上百个。
7月14日至18日当周,金融监管机关就公布了135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撤销信息,其中大多集中在头部机构。例如,中国人寿撤销43家分支机构;中国人保撤销26家;泰康人寿撤销15家;中国太保撤销2家;中国平安撤销1家……
仅7月24日,各级金融监管机关就公示了7家保险分支机构的撤销申请批复。具体来看,上海监管局批复同意撤销中国人保财险上海市闸北支公司;宁夏金融监管局批复同意撤销中国人保财险银川分公司派胜营销服务部、银川市兴庆支公司正源北街汽车城营销服务部、银川市中山支公司生存检测站营销服务部、贺兰支公司新正源营销服务部;湖州监管分局批复同意撤销泰康人寿浙江湖州南浔营销服务部;新疆金融监管局批复同意撤销合众人寿乌鲁木齐第三营销服务部。
一些头部险企分支机构“缩水”明显。记者综合财报及金融监管机关公布的信息发现,2024年全年泰康人寿减少约220家分支机构。而2025年,截至7月18日泰康人寿已撤销约280家分支机构,数量已超过去年。
结合财报数据来看,截至2024年末,泰康人寿在全国共有2485家分支机构,包括分公司、电话销售中心、支公司、营业部、营销服务部等,2025年年内撤销的约280家分支机构已占上年末存量分支机构总数的11%。
具体来看,进入7月,泰康人寿分支机构“收缩”势头不减,一连撤销重庆、大连2家电话销售中心,同时还撤销至少30家营销服务部。其中更有“一地多撤”,例如,7月泰康人寿四川南充4家营销服务部撤销,天津、浙江丽水、浙江杭州分别有2家营销服务部撤销。
“年内近1800家分支机构的撤销,特别是头部公司在县域的大幅收缩,是行业面对新单增长乏力、成本压力上升和渠道深度转型的必然选择。”某保险行业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险企希望通过“瘦身健体”,清退低效网点,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也是将资源向高效率区域和数字化渠道倾斜的关键步骤。
“转身”或“跌倒” 提质增效为关键
不只是泰康人寿,多家头部险企均出现了营销服务部“一地多撤”的情况。例如,7月21日,唐山金融监管分局就一连批复了中国人寿唐山分公司下辖6个营销服务部的撤销的申请。有业内人士指出,新单大幅下滑、保险代理人队伍改革转型加速了分支机构优化调整进程。
营销服务部成为裁撤“大头”,反映了传统人海战术的代理模式正在被重塑,由物理网点驱动的粗放增长难以为继。作为保险业的“触手”之一,险企代理人规模收缩则走在分支机构“裁撤潮”之前。
“上市险企代理人规模在2019年达到顶峰,此后逐步收缩。”据东吴证券分析师孙婷分析统计,截至2024年末,五家上市险企代理人规模合计138.1万人,较年初下降3.7%。孙婷预测,2025年5月末,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和中国太平代理人规模分别较年初下降8%、13%、6%、1%、2%,虽然继续下滑,但整体表现保持企稳态势。
结合宏观经济及险企利差损压力加大等背景,提质增效正成为行业主攻方向。在分支机构收缩的同时能否完成效率提升,成为险企实现“转身”而非“跌倒”的“必要条件”。
“代理人频繁在行业内流动或阶段性离开行业造成了大量‘孤儿单’的产生,给保险客户续保和理赔造成一定困难,甚至影响了部分客户的切身利益和获取保障的权益。”东兴证券分析师刘嘉玮认为,能否改善代理人渠道生态、增强队伍归属感,与险企自身经营和人员管理密切相关。
国金证券分析师舒思勤认为,从渠道转型来看,关键在于培养专业化代理人,同时创新其他渠道发展,围绕分层经营等方面升级。完成了清虚的险企,有望实现核心销售人力企稳,且销售能力也有一定提升,后续转型效能继续释放。“尤其在浮动收益产品销售背景下,对于销售专业化要求更高,队伍的能力差异能更显著的体现在业绩结果上。”
政策也已提出明确指引。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推动深化人身保险行业个人营销体制改革的通知》提出,深化个人营销体制改革。其中提到,提升保险销售人员专业化水平,强化公司对保险销售人员的全流程管理;引导保险销售人员职业化发展,逐步构建支持保险销售人员长期服务的组织架构、晋升体系和佣金薪酬激励制度;鼓励保险公司创新保险销售人员管理体制,支持公司员工依法自愿转换为保险销售顾问;增强长期服务能力,建立以业务品质、服务质量为导向的佣金激励设计和递延发放机制;对于不同类型销售人员,建立平衡合理的激励分配机制。此外,还包括强化管理和监督力度,以及夯实行业发展基础等多方面举措。
在此背景下,险企大多专注于代理人专业化与银保、线上渠道多元化并进的模式,同时提升队伍的专业化与产能。例如,中国人保强调加强高质量代理人招募和培训,着力提升队伍的绩效,计划未来三年将高质量代理人占比提升至50%;中国平安则通过推进“数字化营销”和“智能化服务”,加速布局“数字化+社区化”服务网络,提升代理人生产力。
“分支机构裁撤背后核心在于能否同步完成‘提质增效’。”上述保险行业分析师表示,利用科技赋能线上化、社区化服务及压缩管理链条体现“提效”成果,而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的精英代理人队伍和多元化渠道则反映“提质”进程。能否成功构建吸引并留住高素质人才的渠道生态,提升人均产能和业务品质,将直接决定险企在此轮转型中是华丽“转身”还是黯然“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