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日报)
转自:邯郸日报
本报讯(记者佘志娟)“现场装有两排光伏雨棚,采用最新的碲化镉光伏玻璃。此外,还有两架小型微风级发电机,可辅助现场照明。”日前,在万象汇停车场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邯郸市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运营部经理郝伟伟介绍,“400伏电压等级的车辆,半小时左右就能充满;像小米、特斯拉等新型车型,借助超充终端,约十几分钟即可完成充电,速率非常快。”
该充电站可同时容纳40辆电动汽车充电,电量来源不仅有电网,还有太阳能和风能,实现了能源多元供给。
今年以来,经开区加快推进新能源充电设施建设,着力打造“1公里充电圈”,为市民提供高效便捷的充电服务。目前,已建成吉利远程新能源微网充电站、万象汇停车场、世纪总部基地等8座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
在建设过程中,经开区还搭建起智慧管理平台,可清晰直观地掌握全区充电基础设施运行状况。“目前,所有充电站的充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及储能削峰填谷数据,都能实时传输到平台屏幕上,实现一站式可视化呈现。”邯郸市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吕金立说。
据悉,经开区还有7座新能源充电站正在加紧建设中,力争到明年年底基本实现“1公里充电圈”,让绿色出行便捷无忧。
下一篇:从家庭作坊迈向全球品牌